奉化区弱有众扶领域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来源: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1-08 08:50:12 点击率:

一、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七优享“弱有众扶”专组根据《宁波市奉化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弱有众扶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智慧救助水平,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让每一个生活在奉化的困难群众享受有质量、有温度、有尊严的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目标,完成了2项重大项目,2项民生实事,1项核心指标、4项重点指标、10项重点任务。提前完成奉化区殡葬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以及殡葬设施提升工程,涉及0.5252亿元投资额。超额完成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人数和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人数,完成额分别为58人、54人。县级助联体建设覆盖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标率、“残疾人之家”覆盖率等指标均达到100%。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在档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覆盖率、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和资助参保率达100%。落实全学段教育救助,发放学生资助金9000人次、742.4万元。汇聚社会慈善力量,新增慈善组织8家,新增慈善信托资金203万元。开展红十字捐款活动,年度共计接受款物捐款600余万元,支出689万元。新建、改建73个规范化避灾场所,完成40户困难家庭居住环境改造“善居工程”。

二、下步打算

奉化区七优享“弱有众扶”工作专班将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半年召开专题会,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深入研究“弱有众扶”考核细则,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提早谋划部署,调度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在基层有效落实。

(一)提升救助保障水平。科学执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上年度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增长机制,且增幅不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联动调整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7倍执行;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快、活、准、专”的专属功能,将急难救助覆盖全人口。到2024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15400元。

(二)推进三级助联体标准化建设。加快社会救助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合作机制创新,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依托浙江省大救助系统,横向联动各类社会救助帮扶力量,纵向贯穿区、镇街、村社三级搭建救助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对照五星级建设标准,打造“奉爱有我”省级助联体标杆,充分利用“奉爱之家”平台作用,实现社会救助需求线上智能、服务线下送达,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社会救助服务。到2024年,高标准规范化达成三级助联体100%实体化运行。

(三)优化六大专项救助帮扶项目。深入推进就业救助“贴心帮扶”、医疗救助“暖心关爱”、教育救助“助学添翼”、住房救助“善居工程”、救灾救助“救急送暖”、慈善领域“共富同行”六大行动,切实提高专项救助的覆盖面、精准性和综合保障水平。到2024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率、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率、巩固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和困难群众参保率均达到100%。

(四)强化弱势群体救助帮扶措施。完善政策,拓展渠道,进一步加大困难残疾人、困难退役军人、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全面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实现公益性残疾人托养机构全覆盖,落实困难退役军人生活援助,加强在档困难职工帮扶。到2024年“残疾人之家”覆盖率保持100%以上,在档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覆盖率保持100%。

(五)构建多元力量参与救助帮扶格局。积极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效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聚焦“一老一小一残”开展帮扶,执行慈善领域“共富同行”计划,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深化“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加大慈善领域表彰激励力度,积极鼓励慈善捐赠,加速推动慈善信托发展,探索股权、不动产、有价证券等新型捐赠方式。发挥慈善基地作用,培育多元慈善组织,健全三级慈善网络,实现救助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建成推广慈善募捐及慈善项目管理服务数字平台,推动救助需求与慈善资源精准有效对接,引导慈善资源合理流动。到2024年全区经登记认定的新增慈善组织达7家以上,全区慈善信托规模力争200万元,实施“善居工程”40户以上。

(六)健全五大长效机制建设。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困难群体主动发现、动态监测、综合帮扶等机制,做到精准画像、监测预警、及时纾困。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在册救助对象进行复核,依据人口、收入、财产、支出等变化情况,确保应享尽享、应退尽退。探访关爱机制。完善低保、低边、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众的探访关爱机制,确保及时帮扶救助。按季达成困难群众探访关爱率和幸福清单送达率双100%。诚信评价机制。开展社会救助申请及在册对象如实申报和告知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等状况的诚信教育。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参保资助率和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