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665566439R/2024-157515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主题分类 | 财政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4-10-18 |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2024年6月11日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宁波市奉化区财政局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体情况
根据2023年12月快报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区入表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145户,其中:一级企业24户。经过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提升,构建形成了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区投集团、城开集团、交投集团、文旅集团、农商控股、甬山控股、名山集团7家区属集团,以及开发区管委会、滨海旅游区管理中心、宁南新城管理中心3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现有AA+资信企业6家(区投集团、城开集团、农商控股、名山集团、宁南资管、经开控股),AA级9家(城投集团、交投集团、甬山控股、农商集团、溪口旅游、红胜开发、雪开集团、宁南新城、滨海建设)。全区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682.04亿元,同比增长20.4%;负债总额2029.26亿元,同比增长14.07%;资产负债率75.66%,同比下降1.78%;净资产652.78亿元,同比增长25.98%;实现营业收入47.88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根据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显示,全区独立核算行政事业单位242户,在职实有人数14770人,其中行政2343人,事业9082人,其他3345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86.4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33.5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1.71%,主要包括:货币资金6.00亿元、应收账款净额1.16亿元、其他应收款净额25.46亿元等;非流动资产252.8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88.27%,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净值31.57亿元、在建工程12.24亿元、无形资产净值3.40亿元、公共基础设施净值205.21亿元等;受托代理资产0.07亿元,占资产总额0.02%;负债总额33.1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32.63亿元,非流动负债0.43亿元;净资产253.32亿元,同比增长4.84%。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
根据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奉化区控制面积共127830.34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16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国有土地中,农用地4987公顷,建设用地7387公顷,未利用地3959公顷。2023年合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25宗7034亩,其中出让土地29宗870亩,划拨用地96宗6164亩。区域内累计发现矿产18种,其中建筑用石料资源最为丰富,查明铅锌矿小型矿床1处,矿泉水小型产地2处,地热资源具有较大潜力。根据2023年矿产资源储量年报,全区矿山总开采量279.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9393.81万吨。2023年全区水资源总量8.6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467立方米。全区林地面积125.8万亩,森林覆盖率58.58%,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4处。奉化区大陆海岸线总长53.7千米,海岛岸线总长43.7千米,全区共有海岛19个,均为无居民海岛。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册有效的海域使用权共26宗,批准用海总面积279.7公顷。
(四)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3年我区纳入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统计范围的企业共2户,为宁波市奉化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奉化区农村商业银行。宁波市奉化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有独资企业;宁波市奉化区农村商业银行属于国有出资金融机构,2023年区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出资人由区水务公司变更为区投集团,出资额6250万元,拥有5.15%股权。
宁波市奉化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3.42亿元,同比增长4.29%;负债总额0.65亿元,同比增长1.23%;所有者权益2.77亿元,同比增长5.03%;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利润总额0.11亿元,净利润0.08亿元。
宁波市奉化区农村商业银行2023年末资产总额361.22亿元,同比增长19.31%;负债总额339.88亿元,同比增长20.07%;所有者权益21.34亿元,同比增长8.37%;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利润总额2.13亿元,净利润1.92亿元。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工作情况
1.加强调研,着力攻坚项目投资。聚焦民生实事项目、企业运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课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围绕城市更新、交通道路、民生保障、共富发展等重大工程,着力攻坚项目投资,全区国资国企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9.39亿元,省融担公司和农商集团全市首单合作落户奉化,光伏产业投资建设再添新亮点,农商集团数智农业产业园万亩粮田喜迎丰收。
2.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提质增效。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区属国企“7+3”新发展架构,在县域层面率先探索国企优化提升新路径。至2023年12月底,全区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682.04亿元,同比增长20.4%;净资产总额652.78亿元,同比增长25.98%。结合“增营收降负债攻坚年”“国企内部审计建设年”和“董事会建设提升年”三大攻坚,全力抓好统筹融资创新、优化选人机制等九大任务。2023年,城开集团、名山集团获得AA+资信评级,区水务公司纳入宁波城区“大水网”版图。持续推进混改共赢,2023年1-12月,交投集团本级矿山废石、文旅集团运营华侨豪生大酒店、甬山控股组建的锦宇物产公司等混改板块,增创营收5168万元。
3.强化监管,着力推动兴企强企。重视“凤麓菁英”队伍扩容,2023年招引高层次人才30名,其中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2名,985、211高校13名。年度新增专业岗位人才7名、“三个一”人才4名、推优市级入库8人、完成7家集团董事监事调整。完善“外部董事+专职监事”协同监管体制,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强化制度建设,维护资产安全完整。2023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奉化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压实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明晰管理责任;规范入账登记健全资产台账;开展清查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严格按照标准配置资产,真正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规范资产使用和处置审批,落实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督促部门高质量完成资产报告,开展低效闲置资产盘活,进一步完善了我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开展资产盘活,提升资产管理效能。进一步发掘闲置低效资产潜力,有力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通过对各主管部门和镇(街道)占有、使用、控制的各类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与全面梳理汇总,发现和掌握待盘活资产。2023年,有偿转让存量经营性资产取得转让收入11008.47万元;将5处因撤并形成的原值4781.51万元的闲置卫生院和校舍调剂给属地镇(街道)和新搬迁学校使用;将1台原值142.7万元闲置的大型机器设备调剂给区属国有企业使用;将区住建局登记的原值35011.53万元岭丰水厂不动产通过国资管理中心注入到区属国有企业,参与市水务集团股改上市,开展市场化资产运营,有效提升资产效能。通过对外出租56处面积54836平方的房屋和土地,年租金收入422.3万元;利用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拍卖报废资产,拍卖收入111.29万元,闲置资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打造“共享公物仓”实体仓,推进资产循环利用。进一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积极推行“一仓共享”力促资产统筹调配、共享共用。以优化国有资产配置为切入口,因地制宜打造“共享公物仓”,建立实体仓5处,拥有1430多平方仓库,按照“综合+分类”“集中+定点”“储备+统配”思路,将各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家具、设备等通用资产集中纳库、综合调剂、错时调配。2023年,将各单位闲置资产调入公物仓198件,原值22.54万元;通过共享利用,调出使用公物仓资产433件,原值44.03万元。
4.推进信息化建设,夯实资产管理基础。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进一步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并加强监督评估检查。2023年,对教育、卫健系统和镇(街道)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和资产处置业务审核、审批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促进资产管理权限、流程再造、资产处置、内部审批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重视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切实履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抓好规划编制,推进确权登记。坚持“科学编制规划”的原则,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完成区总规方案各级审议、公示和听证等法定程序,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图集、数据库已在省、市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修改完善并提交。对40个开发边界外项目纳入《宁波市国空总规开发边界外重大项目清单》,作为下步项目用地用海审批依据。加快推进镇、街道级国空总规编制工作,目前4个镇级国空总规和8个街道级国空总规已基本成型,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同步加速推动片区城市设计、国空设计编制工作,《宁南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设计》《象山港北岸奉化段滨海空间风貌管控研究》《宁波大道两侧地段国土空间设计》等均在有序推进编制审查,西坞等8个镇(街道)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也在稳步开展。全区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相关规程规范等,以先试先行、先易后难为原则,充分利用国土三调等成果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确保最终形成一套立足于保护产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需要的自然资源登记“一个簿”、产权管理“一张图”和信息数据“一张网”。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奉化区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东江、剡江、县江、甬新河(奉化片区)、亭下湖水库湿地、横山水库湿地和象山港海域的确权调查工作。2023年12月29日,全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专家验收会召开并通过区级成果验收。目前正根据《宁波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地籍调查成果更新入库工作方案》进行数据更新入库工作。
2.强化监督执法,促进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强化违法问题源头管控,强化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查办,2023年全年累计处罚各类案件26件,其中土地类1件、矿产类11件、林业类14件,另有21个案件移交公安部门查处。继续加大违法用地处置力度,其中完成卫片整改11宗31.64亩,完成“零新增”专项行动问题整改52宗53.5亩,完成耕保督察问题整改96宗,完成年度例行督察问题整改10宗,通过森林督查问题整改销号5个。积极发挥田长制、林长制工作机制,完善自然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体化监督格局。全面实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2023年全区消化2009-2022年“批而未供”土地4285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84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335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283亩。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继续执行工业用地供应100%“标准地”的要求。2023年,奉化区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预估为16公顷/亿元,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不高于18.49公顷/亿元的任务目标;同步加快土地全域整治进度,根据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试点政策继续推进三大片区整治,整治总规模达259.2平方公里,累计启动2个“万亩方”、3个“千亩方”项目,实现耕地集中连片超2.4万亩,引入央企中信集团探索“土地开发+产业引进+园区运营”一体开发模式,新建工业楼宇22幢,亩均效益预计从不足10万元提升到50万元以上。
3.推进生态修复,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持续擦亮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金字招牌,完成5个实施类项目立项并实施,整治完成后集中连片耕地面积0.86万亩;加大垦造耕地工作力度,2023年全年入库25个垦造耕地项目,共产生810亩数量指标,完成11个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新增耕地面积66.9亩。全面推进补充林地与森林建设,完成2批次1603亩补充林地入库,完成2000亩美丽生态廊道和6000亩中幼林抚育外业施工。持续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和互花米草防治,2023年全区共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1638.8亩,枯死松树875株,较2022年分别下降63.1%和51.6%,并于2023年8月底前完成全部互花米草整治任务,累计翻挖深埋面积2755亩,药剂喷洒和人工拔除1705亩。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完成全区155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36处已竣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完成2023年度浙江省民生实事10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工作以及锦屏街道中塔寺等3处地质灾害治理,森林防火继续保持“零火灾”好势头;强化阳光征迁,按照“公开、规范、透明”原则,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累计办理行政审批类事项2475件,累计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90460件,完成权籍调查1238宗,累计完成规划核实84宗。
4.优化法治建设、提升行政质效。积极回应司法机关的监督意见,全年共办理诉讼案件16件,其中一审案件10件,同比下降29%;行政复议5件,同比下降16.6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群众反应强烈的信访事项进行一案一排查,对排查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案件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发现症结所在,并实行领导包案,全年共办理信访件266件,同比下降2%,处理民生一点通及掌上奉化网上留言件125件,处理110社会应急联动件274件;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不断提高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全年完成重大行政决定审核5件、政府信息公开审核70件、行政处罚审核87件。
(四)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理顺本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关系。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依法依规管住管好用好、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财政部门牵头梳理本区内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情况,并向上级部门汇报国有金融资本改革情况。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对宁波市奉化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宁波市奉化区农村商业银行实行委托管理模式,由甬山控股集团对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委托管理,区农村商业银行由区投集团进行委托管理,并对受托人履职尽职情况进行监督。
2.加强国有产权全流程监管。为规范国有产权流转,组织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国资管理中心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召开了国有金融资本会议,明确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专项工作。2023年奉化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发生变更,奉化区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出资人在2023年3月发生变更,股权由区水务公司划转至区投集团,账面原值6250万元,占比5.1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对照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提升的要求,当前主要制约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区属国企债务整体偏高,深化改革包袱重;二是高素质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专业团队力量还比较薄弱;三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偏慢,“三项制度”改革、董事会决策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事项无章可循,内控管理体系没有形成闭环,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不强;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提高,清廉国企示范点作用有待发挥。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部门(单位)资产管理意识仍有待加强,依然存在账实不符现象;二是实体公物仓管理缺少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三是尚未完成公物仓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致使资产余缺情况无法准确匹配和实时查询。
3.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执法部门间交叉职能尚需磨合,缺乏具体实际操作流程及移交材料等规定。二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权属方面,存在重点界址点争议、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争议、不同集体组织所有权之间边界的争议和不同自然资源类别的争议等问题;三是违法问题整改方面,存在整改工作耗时费力,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难度大。
4.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委托管理模式实践过程中与理想情况存在一定距离。出资人职责、委托管理机构职责的界限,实际情况与职责规定有一定距离。二是缺乏专业管理机构。三是经营管理问题。奉化区农村商业银行全市场化运作,经营情况需要看经济运行情况,对市场敏感度较高,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利息收入和其他收益。2023年区农村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利息净收入下降,利润增长压力加剧。区中小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是政策性担保机构,以政策执行为最先目标,当资本金与业务需求有不相符的时候,以控制风险为主还是政策执行为主,有一定的矛盾。
四、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1.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全力推进“135”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围绕“一核统领”,实施“三个主题年”全力抓好“五大重点任务”。扩大有效投资“稳进提质”,引导区属国企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和地方优势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大项目,建立项目投融资方案统筹推进机制,探索运用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强基转型”,夯实集团本级资金保障能力,增强子公司的市场化经营能力,有效保障区属集团的长效发展。建立闲置、低效、散落资产的分类排摸机制,盘活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完善体制机制“竞争有力”,建立“国企项目承接联席会议”制度,逐一破解国企承接政府项目“资金平衡难”的问题,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形成“区属集团+”的混改新势头。健全监管体系“安全护航”,强化政治引领“勤廉实干”,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打造作风过硬的国资国企铁军。力争实现区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新增2家AA+资信评级企业,区属国企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合理区间。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区级“公物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开展相关系统软件开发,构建“公物仓”平台建设。二是持续开展全区闲置资产梳理清查,继续深挖闲置、低效使用的相关资产,重点聚焦房屋、土地、车辆、办公设备、家具、大型仪器设备等行政事业单位重点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资产,通过优化在用资产管理、推进资产共享使用、加强资产调剂力度、强化资产对外出租等方式继续开展资产盘活利用。三是加大政策制度宣传、操作培训及日常运行工作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提升各部门(单位)资产管理意识。
3.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加速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报,开展控规全覆盖专项行动,保障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及城市发展意图逐级传导落地。二是探索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以自然资源督察和各类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置。三是继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做好成果公告登簿前的数据准备工作,梳理形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清单,做好地籍调查成果更新完善及质量检查等工作。对调查成果再进一步核实,及时开展实地补充调查,并做好成果应用,实行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统一管理,有效提高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效能。四是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完成年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消化任务为总体目标,逐宗制定处置方案完成消化处置。研究出台符合奉化实际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和存量工业用地改扩建政策,确保低效用地向高效利用转变。五是促进自然资源精准投放。加强重大项目保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有效提升建设用地保障效率,推进建设项目快速落地。加强用海用林用矿保障,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统筹研究和高效保障。
4.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发挥协同效应。在职责划分和管理权限方面加强沟通,发挥各自优势,交流工作思路、经验做法,协调解决困难,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管理好国有金融资本。二是要加强与国有金融机构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推进,给予一定的过渡期,逐步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