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735R/2024-157591 组配分类 生态环境主题活动组织情况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4-10-21

全省唯一!奉化区人民政府受邀参加2024年“地球一小时”主场活动

字体:【大】 【小】

3月23日,2024年“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这也是2023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合作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以一个主场城市和多个参与城市形式举办该活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活动以“创新,联结,共享——我为地球献出一小时”为主题,国内外近百名气候应对和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

当天,奉化区人民政府,作为全省唯一被邀请的基层单位,参加“低碳发展地方实践主题分享”研讨会,并交流分享了奉化区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经验。

奉化,地处长三角南翼、东海之滨,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6%,旅游资源丰富,溪口—滕头景区是宁波首个国家AAAAA景区,雪窦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雪窦山位列“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以绿色为底色,创新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奉化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始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为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奉化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先后成功获评“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省四星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四星级“无废城市”、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奉化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库为工作主线,积极开展争创国家级、省级城乡样板区建设、降污减碳、绿色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工作,探索适合奉化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创新绿色低碳治理--降碳减污协同推进。奉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聚焦碧水、蓝天、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水质提升攻坚,以断面水质提升为导向,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整治任务,全区1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11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100%。

深入推进空气清新攻坚,开展扬尘和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化VOCs源头替代,加快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强化秸秆焚烧管控,2023年全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4.2%。

深入推进净土清废攻坚,加快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试点开展工业固废“公交化”收运试点,有效解决园区一般工业固废源头分类不清问题,工业固废处置量比试点前提升3.4倍。

创新绿色低碳转型--减碳扩绿协同推进。目前,奉化已完成战略储备林抚育6000亩、生态美丽廊道建设2000亩,并以“酵素科学+生态环保+文化艺术+自然教育”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行“生物酵素+环保集市+厨余堆肥”垃圾分类模式,建立了全省首个“零污染村”--大堰镇箭岭村,目前,全村生活垃圾减量90%以上,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同时奉化治调结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资源占用量,创新“万亩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改革新模式,协同推进工农业整治、肥药双减、减污降碳,打造可视化“农业+减污”5G农情监测预警系统,构建肥水调蓄、退水循环、农废回用、末端巡查等常态化机制,基本实现连片土地农业污染“近零”排放。

创新绿色低碳经济--减碳发展协同推进。奉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初步形成以品桃为引领、赏花为特色的水蜜桃产业集群,每年可吸引游客逾40万人次,并创建“欢喜奉桃”高端品牌,2023年,全区桃园总产量3.8万吨,较上年的3.5万吨增长8.6%;总产值5.24亿元,较上年增长6.7%。

同时利用雪窦山、宁波湾等山海资源,融合生态元素,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新业态。2023年,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83.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28亿元。

奉化的春天总是弥漫在桃花的香气中,不管是在城区还是在乡村都可以在花香中感受微风拂面的轻柔,感受阳光晴曛的和煦,进一步感受奉化的诗情画意,感受奉化独特的魅力。

下一步,奉化将持续开展治理保护行动,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走好走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