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种 强品质 创品牌 区桃研所28年坚守只为“一颗桃”
记者 陈锦溢 邢昊臻
据史料记载,奉化栽桃已有20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的水蜜桃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奉化水蜜桃的种植面积不足2000亩,每年鲜果产量仅为200余吨。时至今日,奉化水蜜桃总栽培面积已达3.5万亩,总产量达4万余吨,总产值近6亿元。这颗小小的水蜜桃,如今已转化为当地1.7万名桃农手中的“致富桃”“幸福桃”。这颗桃的背后,离不开区水蜜桃研究所的创新与坚持。
“奉化水蜜桃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28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水蜜桃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以及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同时,我们持续做好奉化水蜜桃品牌建立与维护等工作。”区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陈妙金说。
科学育种“优品种”
“以前奉化主要种植的是软桃品种,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将桃子运到上海销售,只能卖到一毛二分钱一斤。当时的桃季十分短暂,错过那个时间,顾客想买都买不到。”桃农林海波回忆道。奉化水蜜桃汁多肉软,但不易保存且上市期短,这成了摆在桃研所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要种出优质的水蜜桃,好品种是关键。走进区水蜜桃研究所,放眼望去,这个占地75亩的地方,桃树相连成片。陈妙金告诉记者:“这里共收集了国内外超过200个桃品种,同时还是宁波市级桃种质资源圃。”
自成立以来,桃研所一直致力于选育“内外兼修”且能延长产期的水蜜桃品种。一方面升级原有奉化水蜜桃主要栽培品种品质分级标准,开展对水蜜桃高品质栽培、品种提纯复壮的实验。另一方面,研究所内设立了一座奉化水蜜桃品质检测实验室,研究人员针对引进新品种、杂交后代优系,对照主栽品种的综合品质、经济性状、遗传稳定性等进行观测测定,通过数据分析,为各个品种制订具体的技术方案。“每个桃子新品种的培育,都需要十几年的不断试验。”区水蜜桃研究所副所长孙奇男说。
目前,桃研所开展了杂交育种10多个组合,选育出国家级、省级水蜜桃新品种6个,备选优良株系10余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奉化水蜜桃形成了以“赤月”“丹霞玉露”“湖景蜜露”“玉露”等30个品种为基础的奉化水蜜桃早、中、晚熟优良品种配套体系。
“通过研育新品种,我们实现了早熟桃品种的迭代,丰富了中熟桃品种的多样性,并增加了早晚熟桃的花色品种,桃子的成熟期从6月一直延续至9月,鲜桃的上市供应期可达4个月。”孙奇男表示。
标准种桃“强品质”
上个世纪,奉化水蜜桃的种植还局限于小农作业模式,农户们仅凭经验种植,偏好以数量取胜,且多数为散户经营,缺乏规模化发展。如何转变桃农思维,把种植从“求量”转到“求质”上来,成为摆在桃研所面前的第二个问题。
水蜜桃从种植到采收,每一步都有讲究。为了提升奉化水蜜桃的品质,桃研所农技人员总结出一套“一轻、二重、三疏、四套、五防”的水蜜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采用“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长期结对水蜜桃种植大户,手把手教授、面对面帮带,让各种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走进果园,使传统人工种桃变得越来越有“科技范”。
对于桃农而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才是关键。因此,桃研所的指导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笔头纸面落到田间地头。今年5月,桃研所举办了我区首届水蜜桃疏果技能大赛,参赛的种桃大户都需要现场“考试”。以赛代训的方式,有利于发现桃农在种植方面的疏漏。参赛农户杨武斌感慨:“以往听课总是似懂非懂,现在经过实战比拼,发现种桃的每一步都有学问,必须遵循科学。”
除了指导农户,桃研所还长期致力于规范水蜜桃的种植过程,提升种植标准。桃研所积极参与并协助制定了《水蜜桃优质安全栽培技术规程》等四套省市技术标准及规程,以确保从品种选择到采收包装的每个环节都能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优质化。
“在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引领下,许多农户种出的桃子变得更大、更好、更甜了。”陈妙金表示,“如今,每个五两以上的水蜜桃每箱售价可达180元,且仍然供不应求。”
以特扬名“创品牌”
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新、品质的不断提升,如何让奉化水蜜桃增创收、促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成为摆在桃研所面前的第三个问题。
秉承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理念,区水蜜桃研究所注册了“锦屏山”普通商标及“奉化水蜜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水蜜桃生产标准化,传承并发扬蜜桃文化和工艺,增强消费者对奉化水蜜桃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同时,还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奉化水蜜桃的名气越来越大,市面上的‘西贝货’也越来越多。”这是桃农袁义刚的困扰,也是全区桃农心中的“一根刺”。有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底气”,桃研所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权,联合多部门进行查处。今年,首例侵犯“奉化水蜜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案件落槌,侵权方被依法判决赔偿经济损失及因制止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合理费用,总计16万元。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奉化水蜜桃”品牌布局的整体打造,水蜜桃品牌之路越走越宽。依托“奉化水蜜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区推出了高端水蜜桃品牌“欢喜奉桃”。同时,一个总投资额接近4亿元的产业园区——水蜜桃文化博览园,预计将于明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园区内规划建设省级桃种质资源圃,并将建设超过300亩的标准化、设施化果园,打造一个集桃产业链各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让水蜜桃产业升级更加蹄疾步稳。
在品牌农业的推动下,那些曾经零散无序,如小舟般漂泊的水蜜桃产业实体,已转型为稳健航行、势不可挡的“巨轮”,奉化水蜜桃也从地方特产逐渐成长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明星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等多重荣誉,品牌价值达15.33亿元,位列全国地标品牌前60强。
在“科技兴桃”的助力下,奉化水蜜桃实现了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华丽蜕变。“未来,我们将从推进山地果园宜机化改造、探索农业数字化路径、强化品牌引领作用等方面继续做好科研和推广,让水蜜桃产业为奉化增添新的亮点。”陈妙金表示。
记者手记
奉化的水蜜桃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0亩扩展至如今的3.5万亩,其背后凝聚着桃研所科创人员的不懈努力。一个新品种的研发往往需要“十几年磨一剑”,科研之路犹如一场漫长而孤寂的长跑,需要不断的实验、尝试、等待,在无数次沿用旧法的过程中,探索出创新的路径。在科研活动中,桃研所始终以农户和生产组织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让科研成果变成农民增收的“致富果”,在坚持“科技兴桃”这一初心的同时,让农户种得舒心、让消费者吃得开心、让产业发展更加多元。
桃研所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桃种栽培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