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639G/2024-158307 组配分类 督查审计 主题分类 审计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审计局 发文日期 2024-11-20

2023年度宁波市奉化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公告

字体:【大】 【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宁波市奉化区审计局对2023年度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本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实施了30个审计项目和审计调查项目,审计资金总额318.76亿元,查出各类违规金额0.34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66亿元、节约建设资金0.60亿元。

一、基本情况

全区决算草案表明,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158.99亿元,支出合计156.62亿元,年末结余2.3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83.16亿元,支出合计76亿元,年末结余7.1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0.07亿元,支出合计0.0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合计27.85亿元,支出合计15.17亿元,年末结余12.68亿元。

二、审计评价

(一)助企纾困支持经济稳进提质。调整、优化涉企政策申报和审批流程,整合提升涉企产业政策,全区兑付涉企资金5.22亿元。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全年发放贴息补助0.61亿元,惠及企业3316家。

(二)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6.41%。全年用于民生方面支出83.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78%,持续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基础保障。

(三)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设定预算项目支出标准,推进预算标准化建设。加强资金统筹管理,收回盘活预算资金19.77亿元,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估、绩效目标评审等项目21个,核减财政资金0.51亿元,提升预算执行约束力。

三、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3年区财政加强预算管理,有效保障了民生领域和重点工作,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增大。2023年,税收收入有所增长但较2021年仍有差距,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而支出刚性需求持续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增大。

(二)一般公共预算追加规模较大。2023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净调增6.12亿元,占年初预算的7.52%。

(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不到位。存在各部门未建立协同机制、2家单位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四)财政存量资金清理不够及时。涉及专户利息、长期沉淀存量资金、已完成或停工项目建设资金结余等,合计1.21亿元。

(五)项目资金预算执行不够到位。存在34个项目资金预算执行率低于50%、22个项目转移支付资金未在2023年10月底前下达给镇街道等问题。

四、部门预算执行和镇街道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区审计局对10家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3个镇街道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主要发现了4个方面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全面,执行不够严肃。存在结余资金、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二)专项资金审核把关不严,绩效不佳。存在专项资金审核把关不严,项目超额或重复补助;项目进度迟缓,资金绩效不佳等问题。

(三)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存在未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程序直接购买各类服务等、委托无资质单位实施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服务后续执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四)公务用车管理亟待完善。存在长期租赁社会车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五、政府投资项目及评审业务审计情况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区审计局突出重点,围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完成了S203省道奉化段公路一期工程等竣工决算审计项目6个,金海路南侧02-05地块小学新建工程等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项目2个,审计金额44.41亿元,节约建设资金0.60亿元。主要发现了4个方面问题:

1.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不到位。存在2个项目未及时办理规划许可证;1个项目未及时办理施工许可证;1个项目超概算未按规定报批等问题。

2.招投标管理不够到位。存在1个项目服务采购应招标未招标;1个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调差结算原则前后不一致等问题。

3.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存在7个项目部分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缺陷;3个项目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7个项目存在履约保函未及时办理、失效未续保等问题。

4.财务管理有待加强。存在2个项目超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工程进度款;1个项目农民工工资性工程款支付比例未按规定标准设置;2个项目财务决算编制不够及时等问题。

(二)全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业务审计情况。2019年,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组建区评审中心,负责全区政府投资项目概算、预算、结算、决算、全过程跟踪及工程变更等方面评审监督。两年来,区评审中心开展概算评审226个,预算评审207个,结(决)算评审262个。主要发现以下3个方面问题:

1.预算标后评审模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易造成国有资金损失。因工程已完成招标,区评审中心预算标后评审的结果无法对招标控制价产生影响,单价偏高、定额套用错误导致的标底多计金额无法在工程结算中核减,易造成项目建设资金损失。

2.跟踪评审职责履行不到位。区评审中心在项目跟踪评审业务开展中,存在未按机构三定方案要求独立组织实施项目跟踪评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实质性跟进了解跟踪评审服务开展情况,跟踪评审服务合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3.降低跟踪评审费用规避公开招标,跟踪评审质量不高。区评审中心作为监督方签订协议的12个跟踪评审项目,评审费用均为30万元采购限额以下,且与项目建安工程造价不成正比。抽查评审报告发现,2个项目跟踪评审质量不高。

六、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审计情况

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区审计局根据上级审计部门工作安排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全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扶残助残补助政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财力保障等情况专题审计,重点关注了制度建设、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等情况。

(一)全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审计情况。至2022年底,全区已建立镇街道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321个,居家养老中心食堂9个,村(社区)及老年食堂69个,邻里助残点11个。2020至2022年,共投入居家养老专项资金8364.84万元。审计主要发现以下3个方面问题。

主要发现了3个方面问题:一是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不够到位。二是为老助餐服务开展不够规范。三是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绩效不高。

(二)扶残助残补助政策落实审计情况。2020至2022年,全区投入助残专项资金1.15亿元,实施精准康复行动25853人次,新增残疾人就业673名,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家庭237户,创办残疾人之家机构13家,引进奉化首家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更好地为全区残疾人服务。

主要发现了3个方面问题:一是未完成农村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目标。二是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欠佳。三是23名残疾人未及时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财力保障审计情况。2021至2023年,全区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民营企业产业投资等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专项资金7.01亿元,实际支出6.45亿元,奖补企业563家。2023年,各预算单位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9.25亿元,占全区政府采购总额的88.94%,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主要发现了4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补助资金预拨行为不合规。二是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补助政策执行不够严肃。三是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项目设备类型认定不统一,资金奖补存在随意性。四是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项目执行情况尚未公告。

七、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

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区审计局在各个审计项目重点关注了行政事业、国有企业和自然资源资产等3类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情况。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存在资产监管缺位,土地或房屋被他人无偿占用;资产出租使用管理薄弱;资产基础管理不到位,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存在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攻坚工作遗留问题尚未处理;企业经营投资风险管控不到位;收购资产管理欠规范;大宗房产处于闲置状态;国有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存在垦造耕地后续管护不到位;耕地被非法占用;建设用地被非法搭建建筑物;国有资源疏于监管等问题。

八、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线索情况

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区审计局在各项审计中发现并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或事项14件,其中:移送纪检监察机关12件,相关主管部门或单位2件。共办结反馈移送案件或事项13件,其中党纪政纪处分22人,诫勉谈话及批评教育12人,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1人,刑事拘留2人,判刑2人。

九、加强财政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一)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加强预算收入管理,全面排摸财政存量资金“家底”,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资金有效供给。规范预算编制与执行,坚持节用裕民,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健全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聚焦涉企惠民资金监管,推动政策加力提效。强化部门主体责任,看好民生项目、完善民生政策、规范涉企政策兑现程序,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利用“一键通”等平台提高政策兑现精准度,确保涉企惠民政策切实落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业务水平,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程序,节约建设资金。

(三)推动审计整改标本兼治,助力体制机制健全。严格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深层次原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