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长护险,给困境家庭一份温暖守护

字体:【大】 【小】

Dingtalk_20241223085233.jpg

长期来,多病共存的失能人员需要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令不少家庭负担加重,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的出现为这些家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据悉,从2023年1月1日起,全区参保人全部被纳入长护险的保障范围。落地两年来,该险种到底发展如何?本期“民生会客厅”,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话题。

主持人 沈晓萍

本期嘉宾:

琚纪霜 区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科科长

沈璐璐 中国人寿奉化支公司长护保险业务负责人

董先生 溪口镇东兴小区居民

主持人:什么是长护险?哪些人可以享受长护险?

琚纪霜: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我国的失能人口在大量增加。长护险是对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经评估为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提供一定的护理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从2023年1月1日起,全区参保人全部被纳入长护险的保障范围,实现长护险的区域、人群全覆盖,城乡、身份无差别。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可选择入住定点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或由指定定点服务机构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沈璐璐: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或者因年老失能的参保人员,在经过专业评估认定为重度失能I级、Ⅱ级或Ⅲ级的,从评估通过的第二个月起,可以按规定享受长护险待遇。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可以选择机构护理或居家护理服务方式。机构护理是选择入住定点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居家护理则是指定定点服务机构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此外,长护险护理服务项目分为六大类共42项,分别为清洁卫生类、营养摄取类、排泄护理类、移动舒适和安全护理类、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类、用药指导类。

主持人:如何申请长护险?缴费标准是怎么样的?

琚纪霜:长护险是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护险的参保对象是宁波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上述两类参保人员在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时,同时参加长护保险。

沈璐璐:目前按每人每年90元的标准定额筹资,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个人承担的45元从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划转,另外45元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转。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个人承担30元(从年度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中划转),另外60元由财政统筹解决。居民医保政府资助参保对象个人承担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

主持人:目前,我区长护险推行情况如何?有哪些机构能提供服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资质?

琚纪霜:截至11月底,全区长护险参保人数达51.59万人,目前正在享受长护险待遇人员1515人,其中机构护理369人,居家护理1146人。全区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26家,其中机构护理17家、居家护理7家、兼具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2家。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可通过设立护理站等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为有需要的失能人员提供相关服务。开展相关服务的医疗机构,除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应具备与所开展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相应的诊疗科目和巡诊服务。从事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应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并取得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沈璐璐:为深化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在区医保局主办下,我们承办了多次奉化区长期护理保险护理员培训班,邀请来自康复、护理等行业的资深培训讲师开展教学。同时,针对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营养与膳食等护理服务也做相关培训。

主持人:中心城市配套齐全,享受到专业护理服务不稀奇,但偏远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怎么实现全域“送达”服务,点对点提供长护险托底保障?

琚纪霜:2022年12月,我们在溪口镇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并推行长护险工作中积极创新探索服务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护医药”三位一体长护远郊模式,通过加强护理队伍力量、开展医护结合服务、建立药物代配体系等举措,进一步满足我区偏远地区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破解偏远地区长护难题。

沈璐璐: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每次上门服务时长原则上为1小时。确因偏远地区路途遥远、失能人员单次服务项目需求较多等客观原因的,报长护险经办机构备案后,单次服务时长最多可延至2小时。

主持人:今年长护险待遇升级,具体变化在哪里?

沈璐璐:今年4月1日起,我区对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进行优化升级,在42项生活照料护理项目基础上,新增了灌肠、造口护理、吸痰等10项失能人员较常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此外,为提升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价格调整至75元/小时。价格虽然上涨了,但长护险基金支付80%,病人享受的服务也更多了。

琚纪霜:此外,本次更新还对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时长和频次做出规范。为改变长期居家护理服务中出现的护理员“凑时长”“减频次”“磨洋工”等现象,长护险迭代升级后将推行居家护理“一小时服务制”,每次上门服务时长原则上为1小时。但遇到路程偏远或者失能人员单次服务项目较多的情况,经备案,服务时长最多可延至2小时。

董先生:我们就是长护险受益家庭。母亲高位截瘫,常年卧床需留置导尿管,每次去医院很不方便,自己家人操作又极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如今长护险服务升级后,每次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上门为母亲更换导尿管,真是解决了我们的一大难题。

主持人的话——每个失能人员的背后,都有一群备受煎熬的家属。长护险是“包裹着暖意”而生的。长护险推行两年以来,我区积极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增加养老供给、创新服务方式,对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规范居家护理服务行为,在缓解经济压力和家庭矛盾上持续发力,也让照护更专业、更暖心。失能人员照护困难、护理资源短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让每一位高龄、失能、失智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这关乎生命的质量,亦关乎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在此期待不断完善的长护险制度能照亮更多失能家庭的人生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