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874G/2024-159560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旅游,文化,体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文广旅体局 | 发文日期 | 2024-12-24 |
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一、今年工作
2024年,区文广旅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文旅体深度融合工程,深入打造“五个品牌之城”,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文旅体担当。
(一)2024年工作
今年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26项。奉化区成功登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区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徐凫岩房车度假营地获评第四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4C级营地(全省唯一);原创京剧红帮小戏《不完美的衣服》获“中华颂”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最佳剧目”。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获评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典型案例(体旅融合发展赛事)、浙江省银标赛事;区文广旅体局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2023年度“浙里健身”应用推广使用优秀单位。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汪顺获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
1.聚焦民生福祉,文体事业稳步发展。持续完善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高质量完成市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个,城市书房3个,文化驿站2个,乡村博物馆2个;建成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民生实事项目22个,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17平方米。启动第十届巴人读书季,各类阅读推广活动611次(场、期),送书下乡10万册次。举办2024“奉化有龘市”、和乐春龙“二月二”大巡游、奉化马拉松、腰旗橄榄球公开赛等文体活动(赛事),全年开展文体惠民活动近1000场。向上输送运动员280余人,新增注册运动员1000余人。承办“星光璀璨·百团争艳”2024全国优秀文艺团队成果展演活动,第四次文物普查完成全区1045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新发现文物50处。
2.聚焦旅游发展,产业振兴步伐加快。持续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年度预计完成文旅项目投资72亿元,文旅项目投资综合排名全市前三。“古韵今貌”金宝通衢线、“城市漫游”人居精品线顺利推进。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省级复核,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总规通过省环评审查,高等级旅游产品业态持续丰富。跨界联合极氪、华为等汽车、科技品牌开展主题自驾游活动和专题营销,拓展美食营销,“八宝奉芋”登上央视《中国美食大会》舞台。
3.聚焦守正创新,行业管理守土尽责。加大文化旅游市场行政执法力度,深化文化旅游市场治理。文化执法巡查出动检查1241人次,检查342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110件,办结案件108件,警告77家次,罚款6家次,停业整顿1家次,没收违法物品281件,完成投诉处理321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检查出版物市场135家次,共没收违法物品276件,进一步规范新闻出版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积极落实“六大员”制度,走访文化旅游和体育以及其他企业630家次。
4.聚焦中心工作,论坛保障使命在肩。牢固树立“论坛为先”理念,全力以赴做好论坛各项工作。出台《宁波市奉化区宾馆酒店行业改造提档升级奖补办法(试行)》,成立“一酒店一班子”下沉推进,高质量完成酒店改造提升任务。开展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培训82场次,受训人员达4100余人次。后论坛时期,创新文旅推广方式,组建航拍大V、旅游博主、网红导游等文旅推荐官队伍,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平台累积发布有关雪窦山、雪窦寺、弥勒圣坛、弥勒博物馆的短视频74条次,总播放量突破1200万,邀请汪顺拍摄弥勒圣坛打卡短视频在全网传播量已突破千万。开展百家旅游采购商、中东欧国家旅行商走进奉化,开展长三角千人秋冬游人间雪窦、韩国百人雪窦登山之旅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展后论坛时期溪口旅游国内外客源市场。
二、2025年工作
2025年,区文广旅体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紧扣“和乐奉化”主题,打响“越来越欢喜”文旅IP,围绕“一引擎、三重点、五转变”工作思路,树立大营销理念,出台《2025奉化区旅游营销实施方案》,实现文旅产业质的提升和量的飞跃。
(一)巩固引擎地位,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依托溪口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深化雪窦山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重塑宁波文旅产业龙头地位,2025年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和人次实现双增长。
1.丰富产品体系。实施“三个一”行动,通过包装一条线,打造“武岭门-蒋氏故居-应梦里-弥勒圣坛-弥勒博物馆-雪窦寺-三隐潭-徐凫岩”溪口旅游黄金线路,突出“春赏花、夏避暑、秋露营、冬滑雪”四季特色旅游;提升一条街,全面提升武岭路店铺业态,招引具有民国风、年轻态、时尚化、国际范且迎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新场景,在剡溪两岸5公里范围内布局10个年轻受众喜爱的天幕、咖啡、音乐、游乐设施等,建设剡溪音乐喷泉和灯光秀,推出打铁花、放烟花等观赏性活动,把长街做宽,把剡溪做长。构建一个联盟,组建“应梦里+溪巷里+三里长街”演艺联盟,在弥勒圣坛增加演艺新空间,完成“逆流而上的鱼”数字短剧。形成“白天和晚上”互动,“山上、镇上、溪上”融合,拉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综合消费。
2.完善体制机制。理顺景区内部各景点运营体系,建立多主体运营协商机制,统一信息报送、统一数据归集、统一营销宣传、统一安全监管等各项旅游工作标尺,实现信息指令畅通、服务标准一致。
3.优化服务体系。迭代升级微笑1.0至欢喜2.0服务品牌,加强培训,举办旅游业服务品质提升大赛,全方位提升景区、酒店、旅行社、导游等从业人员的接待礼仪、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区内加快溪口镇域内主要景点接驳小巴士投入运营,区外连接开通机场、火车站、轻轨站旅游专线,实现旅游大交通便利化。
(二)紧盯发展重点,打造文旅体融合示范区
创新融合模式,激发融合潜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推动文融体深度融合。
1.致力于文化事业繁荣和创新。具体来说,通过“五化联动”来推动实现。一是文化基因激活产业化。将弥勒、民国、民俗等方面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融入到影视剧制作以及文化活动、产品开发中,通过音乐、动漫、游戏作品、旅游商品等载体植入生活,弥勒文化入选省级文化基因激活项目。二是公共文化设施网格化。探索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在核心景区设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以“市民夜校”带动全民艺术普及,优化“十五分钟品质文化圈”,助力“浙江省公共服务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立足镇街道、村社文化设施基础,建设阅读驿站20个,城市书房2个,文艺赋美点5个,实现区域、城乡、人群的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四是文化保护利用常态化。加强对奉化城里厢、西坞老街、岩头古村等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邀请汪浙成、余秋雨等文学大咖开展一年四季“文学讲堂”,举办雪窦山民俗文化季、“红帮裁缝”舞台剧等,推动“三布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推进“智慧文化”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云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智能服务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
2.致力于旅游产业提质和升级。具体来说,做好“五个一批”工作。一是打造一批高效益的文旅项目。建立健全项目攻坚制度,力争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重点推进城市生态廊道、艺术教育基地等重大项目。重点谋划“黄贤森林公园二期”、“滨海帆船酒店”等优质文旅项目。二是打造一批高水准的旅游餐饮名品。整合奉化名吃、名菜、名宴等特色餐饮,包装海鲜、水蜜桃、牛肉干面等特色美食,打造民国、禅修、海洋等主题餐厅,提升金钟广场、惠政老街等美食街区。三是打造一批高等级的核心旅游景区。通过溪口滕头景区和宁波湾旅游度假区项目业态丰富提升,提高核心景区综合接待力和辐射带动力。继续推进黄贤森林公园、奉化博物馆景区、大堰五洞桥等景区进阶优化。四是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乡村共富样板。加快推进松岙镇红色共富项目、大堰镇生态整治片区一期项目、西圃村艺术绿动创富圈与庭院文化经济集群等农文旅融合共富项目建设,培育栖霞坑村、东山村、谢界山村、庙后周村等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高品质共同富裕样板。五是打造一批高规格的文创旅游商品。重点开发禅茶好礼、民国遗风、红帮潮牌等“等個人来”系列文创。在城市文化中心、溪口古镇等片区设置旅游商品专卖店,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旅游购物场所。
3.致力于体育产业提能和增效。具体来说,重点是做好“四个推进”。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税务场村“王正廷”体育公园、区文体综合服务中心等特色场馆。完成2025年省、市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个、五人制足球场3个、国球进社区(公园)6个、体育公园1个。到2025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二是推进腰旗橄榄球共建。以建设国际化腰旗橄榄球训练、比赛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为目标,打造训练、比赛、培训、交流集成的国家级腰旗橄榄球基地。举办中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申办亚洲或世界腰旗橄榄球锦标赛。三是推进品牌赛事举办。持续办好奉化马拉松、登山大会、体育舞蹈等体育赛事,重点培育雪窦山国际舞龙公开赛,承办好第17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省青少年(儿童)龙狮锦标赛、市滨海休闲运动会、美丽乡村健身行等赛事。四是推进村BA落地。与贵州村BA团队加强合作,确定村BA华东赛区落户溪口。通过拉新(贵州村BA赛事拉入新流量)、留存(结合本地特色品牌)、盘活(常态化开展获得持续性流量),将千亿级流量转变为留量和销量。
(三)聚焦模式转变,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大文化和旅游供给侧改革,聚焦资源范围、产品、项目和推广,创新举措,推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建设。
1.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坚持内容为王,品质至上,通过“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微改精提”“乡村五创”等载体,清单化、项目化推进省级文旅爆款培育工作,完成省级核心大景区爆款1个,新业态爆款7个,热门演艺剧目1个,浙派好礼2个,精品旅游线1条;依托现有酒店资源,丰富优质住宿产品供给,按照“一酒店一主题”模式,推出酒店+禅修、酒店+商务、酒店+康养等酒店系列度假产品,提升环雪窦山民宿集聚区、大堰民宿集聚区,争创品质酒店、等级民宿3家,年度规(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达到10%,实现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
2.形象推广向市场营销转变。利用“报纸、网络、荧屏、微信微博、客户端”五媒一体资源和与抖音、快手等主流短视频平台合作,构建新媒体营销矩阵;按时令推出“文旅四季歌”产品,及时发布旅游目的地住宿交通、节庆活动、特色美食指引等旅游信息,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需求。以“走出去”与“引进来”开展目的地营销,重点做好韩国入境游、东亚文化交流、全省工会疗休养、福建佛教市场等9场专题推广会和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旅游旅游目的地合作交流会。按照“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工作思路,策划举办“户外+、运动+、赛事+、演艺+、音乐+”等文旅体活动,实施全国百家旅游商、全国百名总编、全国百家媒体、百家高校学子、百位旅游达人走进奉化等“五百行动”,开拓“引客入奉”新局面。
3.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深入实施“文化赋能、体育引流、旅游增效”发展战略,在主要景区举办“舞动奉城”广场舞大赛、“声动奉城”职工歌王争霸赛、“戏动奉城”戏曲大赛等“艺动奉城”赛事品牌活动,在核心景区设立的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开展100场体验活动、100场讲座沙龙、100场艺术展览和100场文化走亲活动,丰富景区文化旅游业态。打响“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品牌IP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双提升。
4.普惠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优化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语音、文字等多种交互方式,快速响应游客咨询、投诉和建议。完善数字化服务,推动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能停车等建设。优化交通节点服务,完善高铁站、客运中心、高速服务区等重要交通节点的文旅体配套服务功能。依托沿海中线-大堰镇-溪口镇交通走廊,布局一批汽车营地、文旅驿站、观景台、健身步道、景观花海等项目,丰富游客文旅体验。
5.项目建设向运营管理转变。探索建立运营新模式,选拔一批具备“新、潮、酷、锐”特质的城市主理人、民宿主理人、美食主理人、禅修主理人等,构建一个政府端、企业端和个人端互促共融的新供给与新需求体系,将奉化的文旅资源转化为个性化产品。积极引入专业团队,因地制宜采用“公司+农户”“公司+村委+协会”“政府+合作社+农户”等各种形式,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