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区人大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新桥下村铺开“富美田园”崭新画卷

记者 柳家欢 通讯员 洪盈焕 王钘莹

平整宽阔的进村道路连通千家万户,崭新的综合用房拔地而起,大棚里的莓农们正忙碌地打包一箱箱“红颊”草莓,一幅“富美田园”崭新画卷正在方桥街道新桥下村徐徐展开……

新桥下村位于方桥街道西南部,全村现有农户472户,人口1146人,有耕地1540亩、山地507亩,村民以务农、务工为主。虽说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但多年来村集体经济薄弱,增收渠道单一,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

2020年,王林华接过新桥下村党支部书记这根“接力棒”。如何破局村庄发展,成为摆在王林华面前的难题。2023年,新桥下村迎来了新机遇,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机关党组持续助力村庄发展,党组负责人和工委多次下村指导,并联合人大方桥街道工委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点,大家群策群力,聚焦弱项短板廓思路、明方向,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的突破。去年,新桥下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同比增长60%。

和美乡村展新颜

13个工程项目同步开启

“如今进村道路、环村道路都修好了,出行方便多了,外面进来的人也多起来了。”“全新的养老活动中心建好后,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有了个好去处,生活也更有乐趣了。”“村里发展好起来了,我们的草莓销路也打开了。”……这些变化,新桥下村村民最有发言权,他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村庄要发展,项目是支撑。去年,新桥下村在区人大帮扶下,开展了村综合用房提升、白事礼堂改造、机耕路硬化、进村路“白改黑”、河道整治等13个村里的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投资480万元。

“我们村原先每年安排3个左右重点工程项目。去年与区人大结对后,村庄发展进入快车道。根据村庄实际和发展规划,区人大和村干部一起谋划项目,帮助我们与多个部门对接,争取到了资金支持。”王林华由衷感慨,结对以来,区人大组织机关干部、人大代表开展每月进点督项目活动,严把重点项目进度关,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

走进新建的综合用房内,崭新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养老助餐点等已投入使用,村史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去年5月,村里筹集资金200万元,将原先的废弃厂房改造成村综合用房,集办公、便民服务于一体,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今年还计划推进蓝领公寓等项目,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做强草莓大文章

“田园综合体”鼓起农户钱袋子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桥下村的农户已经开始种植草莓,目前,种植规模达180余亩。村里“珍莓禾”牌“红颊”草莓连续五次获得“宁波精品草莓”金奖。

如何发挥“红颊”草莓经济压舱石作用?

区人大联合街道人大工委在新桥下村成立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助力点,专题就草莓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围绕品牌营销、文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不少建议,还为村里打开草莓销路出谋划策。

在代表建议下,新桥下村依托草莓产业优势和专业经济合作社,成立“草莓驿站”共富工坊,联合发力、做大做强,统一规划建设了约50亩田园综合体莓园,推动草莓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带动30多名村民通过草莓产业致富,其中还有90后新生代莓农,草莓年销售额达750余万元。

“村民一般种植草莓多则20余亩,少则2亩,代表‘支招’莓农连片发展,大大提高了草莓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效率,现在1亩草莓田每年大概可以实现净利润3万元。”王林华说,目前草莓产业已列入区“共富帮团”联建项目,获得了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针对今年村里的发展,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整合草莓、葡萄、火龙果种植的农业基础,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将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普、观光、采摘等相结合,推动旅游与农村一、二产业联动和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多环节收益功能的产业发展体系,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整合资源提质效

村民表达诉求有了“新渠道”

“人大代表联络点真靠谱,在这跟代表们说一说诉求,没想到真的能帮忙解决。”说起村里的联络点,老党员张长华连连称赞。

去年4月,区人大积极开展“人才输送”,配合区委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工委负责人带领相关代表针对性开展主题调研等。通过进站接待、走村入户、与村干部(老党员)谈心、查阅村史资料等途径,了解民需民困,问计村庄发展,收集群众反映的交通、养老、医疗等系列民生问题20余个。

“村里的一些路灯坏了很长时间,一直没修好。”“经过我们村的公交线路就一条,出门办事,转车很不方便。”“能不能帮村里的低保户多争取一些福利?”……逐渐熟络后,联络点成了村民们的“联心站”,不管大事小事,大家喜欢在这里“唠一唠”。

对于公交线路优化问题,村民普遍反映强烈。在人大常委会机关负责人的积极对接下,多次会同村干部及人大代表对接区公交公司,洽谈公交线路优化事宜。通过新设246路公交车,实现村民去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趟节省1小时左右,也方便了周边几个村村民出行。该公交线路预计将于本月底实现优化。

“村民的合理诉求能够有效、快速解决,久而久之,上访现象自然而然就少了。”展望未来,王林华信心满怀。

接下去,“结对帮扶”将继续发力,推动实施村集体用房翻建工程项目、江塘河河岸加固工程、整村村容村貌提升工程,谋划田园综合体项目,进一步实施草莓共富项目,争取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实现从“先进村”到“示范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