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26505/2024-151698 | 组配分类 | 乡村振兴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萧王庙街道 | 发文日期 | 2024-04-11 |
这个春天,带你GET“桃花仙人”的履职故事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近期,正是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桃树抽芽结果的关键时期。被桃农们戏称为“桃花仙人”的奉化区人大代表、林家村党总支书记林永杰在桃山、水蜜桃研究所和桃子市场三个地方扎了根:一大清早,先到桃山上查看桃树长势,和村民一起修剪桃枝;吃过午饭,又急匆匆跑到桃研所向专家讨教如何做好虫害防治;农事一毕,再赶到桃子市场,为今年水蜜桃的分销做笔记、联系客户。在十几度的季节里能忙出一身汗,而这样的忙碌还要持续好几个月。
对于常人而言,桃花是供观赏的浪漫之花,但对林永杰和林家村村民而言,桃花是幸福之花,水蜜桃更是强村富民之果。
林家村现有5000亩桃园和400余名桃农。十几年来,水蜜桃种植一直是林家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由于过去的种植技术落后,又缺乏科学指导,水蜜桃的质量和产量难以保障,桃农只得“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台风,往往一整年的努力就要白费。不仅如此,即使丰年收成好,桃子的销售也是大问题:桃农之间各自为战,销售桃子全靠“跑路子”上门推销,而桃子保鲜困难,包装运输也不成熟,在售卖送货的途中经常发生损耗,根本赚不到几个钱。用桃农自己的话来说“卖不上价钿,还不如让它烂在山里!”。桃农的困难,林永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21年12月当选为奉化区人大代表后,林永杰专注于一件事:让桃子走出山村,成为百姓的“致富果”。在萧王庙街道乡村振兴助力站里,经常能看到林永杰忙碌的身影:接访群众,了解桃农所思所需;邀请桃农、专家和农技人员共同进站,研讨水蜜桃种植技术;联合人大街道工委及人大代表,一起为水蜜桃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畅通桃子销售渠道,建设林家桃子市场,实现桃农抱团发展”“打造水蜜桃博览馆,用桃文化吸引和留住游客”“开发和研究桃子的衍生品,拉长水蜜桃产业链”……一条条来自代表和群众的建议碰撞出产业发展的“金点子”。在林永杰等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推动下,水蜜桃特色农业持续做大做强,在林家村桃子市场做买卖的桃农越来越多,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在2023年成为了浙东最大的水蜜桃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2万吨;桃花马拉松“红”了起来,近两年参赛人数突破1.2万人次;水蜜桃博览园也已于近期开工建设,桃农成了农业文化的传承人。
近年来,随着村庄附近弥勒大道的通车,以及奉化桃花马拉松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林家村,林永杰又有了新的想法——走农文旅融合的强村富民之路。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多次到农文旅示范区域开展走访调研,围绕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桃经济”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奉化区水蜜桃产业特色项目管理的建议》《关于提升云集片区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议》等6条代表建议。在他的建言助推下,街道在桃山开设“桃园集市”,将原本松散的桃树种植统一规范化、区块化,不但让整座桃山的面貌焕然一新,更将桃山从桃树种植的基地蜕变为赏花采桃的景点,成了奉化马拉松的必经之处,被游客称为“天下第一桃园”。
赏桃花、跑马拉松的人多了,村庄有了人气,水蜜桃的销路打开了,“桃花+”的农文旅IP也火了起来,水蜜桃产业总产值近3亿元,村民们钱袋子鼓了起来。2023年,林家村玩赏桃花人数超过20万人次,水蜜桃文化节“赏花经济”综合收入突破250万元,小小水蜜桃真正成为了林家村的一张“金名片”。
“让更多的桃农赚到钱,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动力和方向。”树上红蕾初绽,又到一年桃花季,林永杰正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打造高端桃子品牌,把一颗颗水蜜桃变成林家村生生不息的人文礼赞,让奉化水蜜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成为桃农的“致富甜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