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麦博韦尔:一条生产线的“七十二变”

记者 郑连乔 王层裕“

你们看,物料距离测试台不到 50 厘米,拿起、转身、放下,如此简单的动作,每条生产线都需要专门安排一名员工来做,这就是我们需要进行智能化改造的部分。”在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范超群向记者演示生产线在数字化改造前后的情况。

偌大的测试车间内,两侧的生产线形成鲜明的对比。23 条生产线中,一侧是多名工人娴熟的流水式操作,另一侧的10条生产线则已经实现工人全部“脱岗”。上板、下载、校准、加锡……在这些无人测试线上,只有机械臂来回奔忙,若出现概率极低的异常,设备的警报灯会立刻亮红灯并发出告警,这时会有一名技术人员前来查明解决。

“无人自动化测试线在改造前,一条线需要 10 多个人,现在我们每两条线配备一名技术人员维护即可。”范超群算了一笔账,改造一条线单人工费用一年就能节省70万元,如果是两班倒的情况则可节省140万元,10条线就是1400万元。与此同时,人工流水生产线换成自动化后,效率提升了4倍。影像、距离传感等方式实现了微米级定位能力,相较于此前的毫米级定位,精确能力提升了一个等级。由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

改革中生,竞争中强。对企业来说,数字化改造“诱惑”如此之大,即便花上几年的时间、上亿元的投入都值得。而这些,都是麦博韦尔在不断探索中一步步攒下的经验。

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通信产品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是全省唯一一家集稳定的产业链、先进的制造平台和专业的研发能力为一体的 ODM 公司,产品面向非洲、欧洲、东南亚、拉美、澳洲等全球市场。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公司的 PCBA 产品形状各异,板上器件位置各异,且上面的元器件数量巨大,人工操作一致性、质量可控性差,同时伴随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面临招工难等问题。企业早早主动“触网”数字化改造,在起初走了许多弯路,数字化改造只是简单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区块,交由第三方来完成。

“我们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单一的改造‘任务’完成后,产线的维护、改善、提升都难以为继。电子通信行业更新换代快,企业产生新的需求时,很难与上次的改造相衔接。”范超群介绍。2009年起,麦博韦尔下定决心破局,组建起自己的专业数字化改造团队,在此之前,团队只有3至4人的夹具加工室。数字化改造团队成立后,一方面,由研发人员自主发现生产线可实现数字化改造的部分,探讨改进方案并进行落实;另一方面,一线员工持续不断地反馈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向团队提出改进需求。自主研发的改造更具持续性,往往多个项目改造同时进行,几年下来,一条生产线的变化可能有近百处,算得上是“七十二变”。

经过十多年的“数字蝶变”,麦博韦尔的创新亮点频现,成为不少企业的转型“样板”。“目前,我们数字化改造团队有开发人员近70人,结合 SAP 系统、MAS 系统、WM 系统、MM系统等,先后尝试完成了黑灯仓储、亮灯仓储、无人测试线、柔性制造、智能物流配送、机器视觉检测、能源回收系统等数字化改造项目。”范超群说,近五年间,企业数字化改造总投入超1.5亿元,企业去年的销售额达36.5亿元,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明显上升,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

多年深耕数字化改造,企业稳行“快车道”,在引领本行业技术创新、供应链资源的共享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区政府的支持下,麦博韦尔产业链平台建立,带动区域企业协同发展。企业敏锐地察觉到,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奔跑在路上,而自身也更需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招,牢牢掌握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企业目前在手机、移动智能终端、汽车电子领域等赛道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接下来,我们将逐步进入医疗电子领域,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范超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