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MB1957517W/2024-151193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方桥街道 发文日期 2024-04-09

留住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竺家村历史文化探寻

字体:【大】 【小】

位于方桥街道南部的竺家村,鄞奉平原上一个稻谷飘香、港汊纵横的村落,宁静而古老,平凡而深邃。

而今的竺家村,已近乎城中村,由高架、地铁、大马路构建的复合交通线在村东边腾跃而过,村口对面是宁波最大、最现代化的医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村北边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即将竣工,西边的一个自然村因开发建设而被拆除,方圆可见几处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也是近些年,竺家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目。不只是车流、地铁里的目光,更有被重新唤醒的历史记忆。早在1926年,这里就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为竺家村留下了独特的红色记忆,成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地。

村里的竺扬故居,是一座建于明代的两层木结构建筑。这座历史上江南常见的普通民宅,承载着四明大地厚重的革命历史。中共宁波早期革命先辈、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竺扬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1925年,在宁波省立四中读书的竺扬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1月,任宁波学生联合会代主席。同月,回家乡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中共竺家村党支部。同年,加入贺龙部队,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为恢复、重建浙东党地方组织和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担任中共宁波临时特支委员、中共浙东临时特委委员、中共宁绍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奉化县工委书记、中共宁波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宁属特委组织部长等职务。1939年4月、5月,中共奉化县第一次党代会、中共宁波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先后在竺扬故居召开。

历经沧桑的竺扬故居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是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宁波市保密教育基地、奉化文物保护点、方桥街道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实践点,村里逐渐形成了一条红色旅游线,去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超过1800人次。

2012年,奉化市委筹资对竺扬故居进行了修缮,面貌一新,展品更为完备。2019年,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奉化文保所和竺松民个人共同出资再次对竺扬故居进行修整。故居对面的两间平屋曾经是革命时期竺家村党支部的开会场所,此次修整中被改建为陈列室,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竺家村的红色文化。修整后,竺扬故居陈列有反映竺扬等革命先辈生平经历、革命事迹的文字、图片以及生前工作、生活遗物等。

2023年,方桥街道投资130万元,实施竺扬故居提升工程。竺扬故居及周围庭院、墙面等得到全方位改造,升华了主题,突出了特色,提升了参观体验,进一步保护了故居原貌、自然肌理和历史文化,更好地揭示了革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故居一楼,更新了展板内容,复原了历史场景,翻新了吊顶,新增答题互动一体机,对地面进行了防水处理。故居二楼修整后开放,设置了竺扬蜡像,复原了竺扬当年居住和起草文件的场景。同时,在村里新建了一条通往竺扬故居的红色长廊,布置了各种具有革命元素的景观小品、主题公园、墙绘、宣传栏等,突出展现了中共宁波地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特色亮点以及竺扬革命精神,营造了浓厚红色氛围和宣教特色。

竺家村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至今已有约900年历史。走进竺家村,这里依然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感受到古朴而悠远的气息。位于村中央的老祠堂,又名怡穀堂,为明末清初建筑,规模虽小,但保存完好的梁柱结构以及牛腿雕饰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历史价值显著。新祠堂又名“怀忠堂”,据传始建于明代,现存的为清代建筑,占地622.5平方米,四合院式,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戏台、正殿,左右设厢房,正殿、厢房牛腿所雕的八仙等人物栩栩如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格局规整、制作考究、雕刻精细的古建筑,竺家村文化礼堂就设置在这里。村里还保存着一些民国时期的经典建筑,禾嘉桥反映了当时平原水网地带的桥梁形制,中西合璧、走马楼式的刚武房有很高的观赏、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