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小草”微光 大爱成炬——记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

记者 赵雪雁 何腾涛

“阿叔,路灯装上了,天黑走路不用担心磕绊了。”近日,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来到溪口镇岩坑村安装感应式光伏储能路灯,一盏路灯照亮一个角落,一片照明温暖一方民心。

沿着亭下水库北边的公路盘山而上,山峦叠翠,鸟鸣啾啾,地处偏远的岩坑村就坐落在山岙里。村庄内,房屋沿着山势参差而建,道路弯弯绕绕,上山下山多台阶。“天黑以后,除了主干道有路灯照亮,很多转角处、巷子里等没有照明,村里生活的基本上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怕晚上出门摔一跤。”跟随岩坑村妇联主席邬杏林的指引,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停下脚步,在一处处“盲区”装上了一盏盏光伏路灯。村民王建行的家门口原本是一条暗巷,随着新路灯的亮起,他感觉心也敞亮了:“平时干活早出晚归,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走夜路会摔跤了。”

人近灯亮、低碳零费的“小草绿电公益项目”让“摸黑路”变身“暖心路”。自2021年起,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10余个高山村安装了700余盏光伏路灯。去年,该志愿服务队在溪口镇、大堰镇等地村庄安装光伏路灯1000余盏。安装现场,队员耐心细致地为村里的志愿者讲解安装流程,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安装简单、无需额外费用支出的小小路灯,为补足山区照明短板提供了“最优解”。

时间回溯到1990年3月,奉化供电局的5名青年员工自发成立了学雷锋小组,趁着周末,穿上工作服、拎着工具包,主动上门到敬老院、幼儿园、特殊学校做好事。“那时候,敬老院、幼儿园里没有专职电工,电灯、插座、电风扇坏了没人修,一放就是好几个月。其实,换灯泡、修电路对我们来说只是小事,但随着这样的小事越做越多,就慢慢萌生了以自己的特长做更多公益的想法。”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理事长周国军回忆道,当时,流行歌曲《小草》传唱大江南北,不为名、不为利的“小草”之名就此而来,为民服务的种子也由此萌芽扎根。

34年来,志愿服务队从5人发展至134人,“平安亮万家”“点亮黑楼道”“电力大篷车”“情暖异乡人”“小草讲堂”“红惠乡邻”……随着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范围向社区、农村、企业等扩展,服务对象向低保户、残疾人、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台属台胞等延伸。

2010年加入志愿服务队的徐东孟已经是名老队员了,跟随队伍,他的志愿足迹遍及奉化、吉林安图、西藏比如、四川甘洛等地。“一开始只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看到群众的好评和反馈,内心感到无比充实和欣慰,这支撑、鼓励着我们坚持做下去。”徐东孟道出了众多队员的心声。一代代“小草人”接力传承,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服务理念送入千家万户。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2010年,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在宁波地区推广“小草”品牌,在全市所有区(县、市)设立了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服务分队、服务驿站。2016年5月,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发出倡议,集结23家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63家文明单位志愿队伍成立了奉化小草志愿服务广场联盟,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每月集结在一起,风雨无阻为奉化市民提供理发、量血压、电器修理、配钥匙、衣物循环、电力维修等20多项综合性民生类服务。2019年加入奉化小草志愿服务广场联盟后,志愿者邬岱芳特地去学习了理发,现在成为了理发组的一名成员,每月跟随“小草”前往偏僻山村解决老人的“头等大事”。“每次一有志愿活动,我们就抢着报名。‘小草’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做的事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都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邬岱芳分享道。

寸草心,点滴爱,光明行,星火繁。从一支队伍到一个联盟,从单一服务到多元帮扶,从扎根奉化到走向全国,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逐渐燎原成一片“青青草原”,绿色涌动间,满城芳菲。34年间,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百余项。满墙的荣誉、一份份纸短情长的感谢信、一面面承载感激的锦旗,是答谢、是肯定、是激励,亦见证着“小草大爱”的初心不改。

34载岁月如歌,34载风雨无阻,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志愿服务内容在与时俱进,“小草人”在代代传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为民本色却始终如一、风雨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