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655/2024-153332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主题分类 | 教育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4-05-28 |
关于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179号建议的答复
江一波代表:
感谢您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课程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全面融入宁波主城区、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战略引领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区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明显上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初步建成,有力推动了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区政府制定出台推进“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教育局层面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提升专项行动五年计划、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实施意见、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等,为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供政策保障。推动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工程”,开办订单培养班,建立职教集团2家、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稳定校外实践基地35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中职生创业实践基地1个、大师工作室2个。其中,“奉职大众校企共同体”进入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立项项目。
二是专业建设持续提升。全区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及专业结构优化工作顺利完成,撤并旅游学校,组建工贸旅游学校,形成了职教中心以服装、电子、汽修、学前教育为主,工贸旅游学校以机械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专业布局,涵盖10个大类专业,41个专门化方向。同时,以“三名工程”为抓手,加强重点专业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重点发展专业1个、区级生产实训基地2个和校企合作共同体4个,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入选省高水平专业建设名单。
三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加强业务骨干培养,精准提升教师技能教学水平。2022年职校教师在市级及以上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40多人次,现有省技术能手1名,市专业首席教师3名,市首席工人1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8名,市骨干校长1名,市学科骨干2名,市名班主任1名,区级名优教师14名,区级骨干班主任6名。落实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全区164名专业教师实现全员下企业。
四是社会培训持续加强。深化“校政企行·多维驱动”机制,创新“校园+N”(田园、工业园、社区)育训并举职业培训模式,培训规模人员逐年递增。近三年来,为全区服装、电子电工、汽修、幼教、机械等各类企业培训产业工人3万人次,涉及服装制作工、制图员、叉车、数车、数铣、餐厅服务员等专业岗位。
近期,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市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绩效综合评价优秀名单,我区获评优秀,这是近年来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的又一佳绩。超过20人次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2名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两所职校学生在省职业能力大赛中斩获4个一等奖。在奉就读甘洛学子甲拉子达获全国职业学校车身涂装技能大赛二等奖,并入选《2022—2023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登上《人民日报》。
下阶段,我们将加快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坚持目标、问题和质量三个导向,全面谋划好下阶段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办学布局体系建设。启动新一轮职教布局规划调整,促进学校布局与城市发展、人口集聚相适应。建议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迁建到城区周边,土地规划200亩左右,建成集学生教学、技能培训、终身学习、乡村服务为一体的区域一流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区工贸旅游学校对内改造提升,同时对2所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进行优化整合,形成2所职业学校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良好办学格局。
二是进一步推进重点专业体系建设。对接全区产业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衔接度和匹配度。围绕奉化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机电应用、汽修、机械数控、旅游服务四大重点专业(群)建设,拓展提升省级以上专业数量,重点扶持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新开专业,全面增强职教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的优势专业和优质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专业一直是近年来我区中职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区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智能设备应用与维护;区工贸旅游学校开设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引导教师和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作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关于投入资源、配置专项资金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和实验室等系列建议,下一步我局将根据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设施设备、资金情况研究具体可行方案。
三是进一步推进投入保障体系建设。逐年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确保达到2016年市教育局规定的最低4500元标准。提高新设专业的经费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政办发〔2018〕21号),按照要求设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校企合作推进政策和师生实习实训耗材购买政策,对校企合作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
四是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完善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规划同实施。大力开展“订单班”“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在职业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职教中心迁建后,建议参照北仑模式,在学校内重点建设支撑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行业性与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营模式。
五是进一步推进培根铸魂体系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逐步消除社会偏见,提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红帮”“龙舞”德育品牌建设来铸魂强基。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活动,推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心与关注,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董大伟 电话:0574-8852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