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各地多彩活动迎端午
记者 邬怡灵 何腾涛 袁伟鑫 王巧丽 朱文凯 郑乃婷 毛豪力 康诗文 徐琼
本报讯 端午节即将来临,我区各地开展多彩活动迎端午。包粽子、做艾草船、做香囊、制龙舟等民俗活动让市民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昨天(6号)上午,10余名来自武岭小学的学生身着精美的古风服饰,齐聚在溪口镇状元岙村文化礼堂(欢喜农家书屋),诵经典、包粽子、品民俗,感受浓浓的端午节日氛围。
当天,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诵读屈原代表作品《离骚》,重温端午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随后,在村民的指导下,孩子们加入了包粽子行列。不一会儿,一颗颗或圆润饱满,或扁平可爱的小粽子逐渐成形。除此之外,老师还带着孩子们体验了射“五毒”、做香囊。
6月5日下午,锦屏街道长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社区居民、志愿者和来自宁波大学商学院的35位中外留学生欢聚一堂,共迎端午。
折粽叶、填米饭、打绳结……桌上早已准备好的糯米和粽叶散发出阵阵清香,社区阿姨巧手翻飞,耐心地演示着,身着传统汉服的“洋面孔”们好奇地围聚一起,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而后,在花艺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用手中的艾草和菖蒲装点着竹编小船,再系上一根五彩吉祥绳,艾草船宛若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不管是我身上的汉服,还是艾草船,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和独特,我经常会拍照跟家人分享,我简直太爱中国了。”来自罗马尼亚的米茹娜兴奋的表示。350个粽子、35条艾草船,促成了这一次文化“出海”。
昨天下午,岳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周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温情陪伴 翼衍耄耋”系列活动之“粽香沁人心 浓浓端午情”主题慰问演出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喜庆祥和。
活动在欢快的开场舞《花开中国》中拉开序幕。随后,歌曲、舞蹈、男女声二重唱、口琴独奏等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为平日安静的周家村增添了许多节日色彩。茶话会环节,工作人员与低保困难户围坐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为他们详细解读民政救助政策。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将粽子送到群众家中,让周家村的老年人感受到了温暖。
6月5日上午,区民政局、萧王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区蜜蜂志愿服务协会在萧王庙街道傅家岙村开展“携手共‘傅’过端午 妙趣横生享安康”端午主题活动。
活动设置了“端午圈‘粽’你”“巧手做香囊”等环节,村民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把艾草等填充物装进香囊里,系紧香囊袋,很快一个个造型独特五颜六色的香囊做好了,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村里的志愿者们还将煮熟的粽子送到孤寡老人、残疾人的家中,并送上节日的温暖祝福,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社会的关爱。
6月4日,庄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巧手缝香包 端午送安康”端午节活动。
活动开始前,社工向居民们介绍了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和端午节制作香包的寓意,并讲解了香囊中使用的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随后,社工发放了药材包和制作香囊所需的磨具、针线盒等制作工具。在社工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开始了香囊制作体验,彩布缝合,细线打结,药包填充后再以抽绳弦扣成索,最后串上穗子,一个个玲珑夺目、立体饱满的香囊就制作完成了。
6月3日,奉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区域工会联合委员会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浓情粽香同心共庆,民族团结融情端午”主题活动。走进锦屏街道溪岙村农家乐桃家寨,感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是特色的‘五色粽’,广西五色糯米饭改做奉化粽子的食材,用红蓝叶、蓝蝶花等中药材料浸泡糯米饭,将汉壮两个民族特色食材融合起来,是两项传统的融合。”桃家寨的老板娘欧春霞是一位来自广西的壮族姑娘。来到桃家寨,她为大家斟满一杯杯“拦门酒”,唱着少数民族特色的民谣,将醇香的酒递给客人,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并在现场示范教学如何包“五色粽”,店内的阿姨们也在一旁为大家指导。随后,大家又坐在一起品尝在广西端午聚会时会包的“全鸡粽”。老板娘还对粽子进行了改良,加入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海鲜。
6月3日,南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城南幼儿园开展“端午‘话’龙舟,欢乐满园游”端午联动活动,带着孩子们趣味识端午,巧手制龙舟。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与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分享屈原的历史故事,了解全国各地的端午节吃粽子、挂香包、插艾草等风俗习惯,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小礼品。在DIY龙舟制作环节中,孩子们仔细谈论、认真制作,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不一会儿,一艘艘漂亮的龙舟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