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助力百姓“医”路畅通 区人民医院贴心举措让老人用药无忧

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马碧幸

本报讯 “我老伴今年68岁,患病20多年,这些年陪她跑了数不清多少趟医院。这几年,在医院的一桩桩、一件件事,真真切切暖到了我的心坎里!”近日,在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大叔谈及马上要接受第三次治疗的老伴刘阿姨的求医历程,眼眶泛红。

时间回溯到20余年前,刘阿姨突然出现腹部阵发性胀痛,还伴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起初,刘阿姨只当是吃坏了肚子,没放在心上。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愈发折磨人。直到10多年前,刘阿姨在奉化市人民医院做完小肠造影检查,才被确诊患上罕见病——克罗恩病。“确诊后,我们四处寻医问药,尝试了各种办法,最后只有打乌司奴单抗这个药才有效。”李大叔无奈地向记者诉说。

由于病症罕见,距离李大叔居住的锦屏街道长岭社区最近有这种药物的医院,也在三十公里开外。为了让妻子少受路途颠簸之苦,李大叔毅然扛起“运药”重担。每次购药当天,他都小心翼翼地从冰箱里取出冰块,整齐码放在泡沫箱中,还特意带上温度计,时刻监测箱内温度,确保始终维持在3℃~6℃这一药物最佳储存区间。一路奔波,等药物安全运抵区人民医院,刘阿姨的治疗才能正式启动。而这样的治疗,每50多天就得进行一次,对李大叔而言,就像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去年9月,李大叔把药送到区人民医院,在刘阿姨接受首次治疗后,消化内科的医生方欢欢敏锐察觉到他们一家的艰难处境,迅速将情况上报。经研究,医院决定为刘阿姨一家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临时采购所需药物。

去年12月,第二次治疗周期来临前,救命药已提前送达医院,李大叔再也不用为长途奔波运药发愁。除了解决用药难题,消化内科的医护团队还给予刘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人血管细,药物注射得格外缓慢,还得时刻留意她的身体反应。”方欢欢介绍道。

区人民医院这一暖心举措,不仅为刘阿姨一家排忧解难,更彰显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传递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医院在提供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当下,我们正在全力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更加聚焦患者生活质量与就医便捷性,将健康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患者就医前后,让奉化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享受到全方位、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裘邯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