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83419719057P/2025-159205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奉化区气象局 | 发文日期 | 2025-02-20 |
宁波市奉化区气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奉化区气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推动奉化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全力做好强对流、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为佛教论坛、桃花马拉松、江南百英里越野赛等重大活动顺利举行提供有力支撑。首创“红绿灯”气象灾害风险预报,发布每周气象风险研判单。联合区防指办,共同建立“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开展面向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的应急预警叫应。通过持续迭代更新“触发式”预警发布机制、“136”强天气服务法、强对流和台风快报,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
2.做好佛教论坛气象保障工作。在市局全力支持下,编制细化论坛气象保障系列工作方案、执行方案和应急预案,形成职责清晰、指挥有力、协调高效、运行流畅的指挥体系。成立论坛气象台,由中国气象局高级别专家和省市骨干力量组成的气象保障服务团队进驻,全力开展开幕式、重点工程建设、场馆彩排演出、全要素演练等重要活动气象服务,针对性制作发布论坛保障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77期。推进用好宁波气象算力资源和亚运气象保障科技成果,发挥“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服务产品对重大活动保障的支撑作用,从9月30日起,滚动制作开幕式天气预报,均指出开幕式期间有降水过程,预报与实况吻合,为开幕式场地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重点工程建设,设立气象服务专席,开展伴随式气象服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91条,开展点对点短临气象服务87次,助力实现100天建成弥勒文化博物馆的奉化奇迹。
3.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雷山X波段相控阵雷达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标准、高要求推进35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创建和20个村(社区)提标升级工作;联合区防指开展全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培训;联合区应急局、区社会治理中心完成基层防汛队伍人员信息更新,推动气象信息员与乡村治理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队伍的共建共享共用;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
4.创新性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将气象元素融入文化旅游,建成以林家村桃园口袋气象公园-奉化国家气象探测基地-滕头德宝口袋气象公园-奉化气象台为主线的气象主题研学旅游线路1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5次青少年研学活动。开展科普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进园区活动8次。一人受聘为区实验小学科学副校长,助力学校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完成气象探测基地科普设施翻新,科普长廊内容更新,初步建成1个气象科普场地。
二、持续发挥服务经济社会提质增效作用
1.深化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迭代更新水稻、水蜜桃和草莓等农产品气象服务方案,创新研发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服务产品,扎实推进农产品全生长周期精细化气象服务。联合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实地调研茶叶、小麦、水稻等生长状况和农户需求,开展小麦、水稻、芋艿头等粮食作物抢收期直通式气象服务。连续13年开展桃花花期预报,联合区桃研所开展水蜜桃气候品质预测工作,首次发布水蜜桃产量预测服务专报和成熟期气象服务专报,更新迭代水蜜桃采摘气象指数,推出周尺度的水蜜桃气候品质预测。联合农业农村局、保险公司,深化浙贝母等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和技术研究。联合农商银行、人保财险等机构,推出“渔业气候贷”金融产品。
2.优化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积极开展特色乡村生态气候资源评估,助力本地优势地区创建气候康养乡村等生态气候品牌。继续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服务。开展火箭弹和燃气炮作业选点,在尚田街道冷西村岭头水库建成燃气炮作业点,在浙东第一尖、商量岗奶部山建成人影烟炉作业点。为城西岙毛竹山灭火工作提供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持续做好奉化美丽“推荐官”,开展“打卡最美气象站,打卡最美奉化景色”和“春赏花、夏玩水、秋观叶、冬滑雪”系列活动。更新迭代《2023年奉化区天气气候年历》。发布《2000-2022奉化植被气候生态价值评估报告》。
3.深化气象社会管理和防雷安全改革。将雷电灾害防御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将气象安全检查纳入部门联合检查和镇(街道)属地综合检查。联合行政执法、应急、消防等部门开展双随机行政执法检查5次;联合行政执法局完成首例气象领域“首违不罚”;联合市局安全技术中心,赴科程工业园开展雷灾调查。推进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一企一档”监管,向企业发放雷电防御明白卡和气象服务明白卡。
三、大力推进项目谋划建设工作
全力实施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专项。完成1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建设落地;开展10个区域自动站和3个论坛自动站的新改建工作。加强气象水文类监测设施规划建设、监测站网及信息资源互联互动。谋划台站基础提升二期项目。编制城市气象书房和气象文化科普展示馆的实施方案。与区新华书店达成合作意向,对接相关项目经费。谋划综合探测基地提升方案,强化气象科普宣传阵地属性。
四、着力提升气象文化建设水平
1.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酒驾醉驾等警示教育,开展内部纪律作风检查5次;结合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擦亮“党建+业务”品牌,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气象服务、科普宣传等志愿活动;持续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局党支部获评“宁波市气象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获评宁波市气象部门“五佳青年”,1人获评宁波市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
2.构建“青年友好型”机关。因地制宜打造服务青年、依靠青年、成就青年的“青年友好型”机关。加强青年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深入实施“导师帮带”制度和访问交流锻炼;业务骨干受邀参与全省汛前技术准备培训班授课;论文《宁波桃花初花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变化的关系》参与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气候专业学术交流。将日常工作清单化,实施“责任到人、成果到人、绩效到人”。加强气象科研创新能力,3项省市科技项目完成验收,1人入选市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二层次。
3.构建“四好”奉化气象融文化。构建以奉化好气候、奉化气象好产品、奉化气象好服务和奉化气象好干部为核心的,融合党建文化、清廉文化、气象文化的“四好”奉化气象融文化,打造集“执行力、战斗力、创新力、凝聚力”为一体的“四力团队”。以“四好”文化为主要元素,突出气象特色和奉化辨识度的文化阵地已基本建成,展现了气象精气神,形成了浓厚的气象文化氛围。
五、明年工作思路
1.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进一步提高主汛期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化、提前量和预警信息接收覆盖面;持续迭代更新气象灾害风险研判单、强对流天气快报等气象服务产品,优化“灾前—临灾—灾中—灾后”的气象服务“全闭环”机制;进一步完善高等级气象预警信号叫应工作和“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机制。
2.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天机网一期工程落地,提升突发强天气监测预警能力,2025年主汛前完成92套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实现防台防汛重点村社、城市社区等地气象监测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完善气象业务体系支撑,开展气象秒预警工程建设,打造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强化大雷山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产品本地化应用,满足中小尺度快速变化的天气系统精细化探测需求。
3.深化乡村振兴气象服务。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优化气象服务产品和渠道;开展乡村生态气候资源评估,积极申报生态气候品牌;迭代升级水稻、水蜜桃和草莓气象服务体系,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扎实推进特色农作物全生长周期精细化气象服务,补齐服务短板;深化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和技术研究。
4.强化气象科普宣传。联合滕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设计研学气象科普课程、优化研学路线,建设气象职业体验馆。实施气象业务能力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在气象局一楼打造精品气象科普馆,积极申报省级气象科普基地;联合区新华书店,挖掘本地特色气象文化,打造集文化、文创、公益和气象科普为一体的城市气象书房;开展气象综合探测基地提升,完善气象科普与文化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