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4197206058/2025-158843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发文日期 | 2025-02-05 |
宁波市奉化区2023年度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一、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情况
根据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奉化区控制面积共127830.34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16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国有土地中,农用地数量4987公顷,占比30.6%,建设用地数量7387公顷,占比45.2%,未利用地数量3959公顷,占比24.2%。 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总面积2273.8公顷,占30.8%,住宅用地1785.5公顷,占24.2%。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386.8公顷,占7.8%,种植园地132.6公顷,占2.7%,林地 2661.4公顷,占53.3%;其他农用地1806.2公顷,占36.2%。
2023年,我区合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25宗、7034亩。其中出让土地29宗、870亩,包括住宅用地6宗、175亩,商服用地2宗、17亩,工矿仓储用地20宗、667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宗、11亩;划拨用地96宗、6164亩,包括住宅用地8宗、254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1宗、863亩,交通运输用地63宗、475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宗、292亩。
(二)矿产资源情况
奉化区域内累计发现矿产18种,其中建筑用石料矿资源最为丰富,为区内开发利用主矿种,并已查明铅锌矿小型矿床1处,矿泉水小型产地2处。同时奉化区地热资源具有较大潜力。2023年全区现有持证采矿权企业共7家,其中建筑用石料矿山5家(经营性4家、工程性矿山1家),矿泉水2家。
根据2023年矿产资源储量年报,全区矿山总开采量为279.3万吨,全区矿山保有资源储量9394万吨,其中经营性矿山保有资源储量8259万吨,工程性矿山保有资源量1134万吨。
(三)水资源情况
2023年,全区面平均降水量1344.3毫米,全区水资源总量8.6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467立方米。全区总用水量1.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74亿立方米,占比总用水量43.5%;林牧渔畜用水量0.11亿立方米,占比6.5%;工业用水量0.27亿立方米,占比15.8%;城镇公共用水量0.18亿立方米,占比10.7%;居民生活用水量0.37亿立方米,占比22%;生态环境用水量0.03亿立方米,占比1.5%。全区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14.8%。
(四)森林资源情况
根据奉化区2023年最新调查数据,全区有林地面积125.8万亩,林木蓄积量428.1万立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58%,森林面积112.32万亩。奉化区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4处,分别是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面积53.2平方公里、黄贤森林公园(省级)面积4.3平方公里、斑竹森林公园(省级)面积53.1平方公里、奉化金峨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1.7平方公里。
(五)海域海岛资源情况
根据2019年全国海岸线修测成果,奉化区大陆海岸线总长53.7千米,其中自然岸线为7.1千米。根据2018年海岛岸线调查成果,海岛岸线总长43.7千米,其中自然岸线为36.4千米,人工岸线为7.4千米。根据2012年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结果,奉化区共有海岛19个,均为无居民海岛。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册有效的海域使用权共26宗,批准用海总面积279.7公顷。
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与成效
(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坚持“科学编制规划”的原则,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完成区总规方案各级审议、公示和听证等法定程序,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图集、数据库已在省、市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修改完善并提交。对40个开发边界外项目纳入《宁波市国空总规开发边界外重大项目清单》,作为下步项目用地用海审批依据。加快推进镇、街道级国空总规编制工作,目前4个镇级国空总规和8个街道级国空总规已基本成型,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同步加速推动片区城市设计、国空设计编制工作,《宁南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设计》《象山港北岸奉化段滨海空间风貌管控研究》《宁波大道两侧地段国土空间设计》等均在有序推进编制审查,西坞等镇街道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也在稳步开展。
(二)推进自然资源调查与统一确权登记
全区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相关规程规范等,以先试先行、先易后难为原则,充分利用国土三调等成果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确保最终形成一套立足于保护产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需要的自然资源登记“一个簿”、产权管理“一张图”和信息数据“一张网”。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奉化区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东江、剡江、县江、甬新河(奉化片区)、亭下湖水库湿地、横山水库湿地和象山港海域的确权调查工作。2023年底,全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专家验收会召开并通过区级成果验收。目前正根据《宁波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地籍调查成果更新入库工作方案》进行数据更新入库工作。
(三)强化自然资源保护监督执法
进一步强化违法问题源头管控,强化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查办,全年累计处罚各类案件26件,其中土地类1件、矿产类11件、林业类14件,另有21个案件移交公安部门查处。继续加大违法用地处置力度,其中完成卫片整改31.64亩,完成“零新增”专项行动问题整改53.5亩,完成耕保督察问题整改96宗,完成年度例行督察问题整改10宗,通过森林督查问题整改销号5个。积极发挥田长制、林长制工作机制,完善自然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发挥大综合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继续完善部门协同联动执法的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一体化监督格局。
(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全面实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2023年全区消化2009-2022年“批而未供”土地4285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84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335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283亩。2023年,奉化区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预估为16公顷/亿元,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不高于18.49公顷/亿元的任务目标。同步加快土地全域整治进度,根据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试点政策继续推进三大片区整治,整治总规模达259.2平方公里,累计启动2个“万亩方”、3个“千亩方”项目,实现耕地集中连片超2.4万亩,引入央企中信集团探索“土地开发+产业引进+园区运营”一体开发模式,新建工业楼宇22幢。
(五)深化推进自然资源生态修复
紧盯本轮耕地保护目标,统筹协调耕地保护利用、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全面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治理格局。持续擦亮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金字招牌,完成5个实施类项目立项并实施,整治完成后集中连片耕地面积0.86万亩。加大垦造耕地工作力度,全年入库25个垦造耕地项目,共产生810亩数量指标,完成11个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验收,新增耕地面积66.9亩。全面推进补充林地与森林建设,完成2批次1603亩补充林地入库,完成2000亩美丽生态廊道和6000亩中幼林抚育外业施工。持续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和互花米草防治,2023年全区共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1638.8亩,枯死松树875株,较2022年分别下降63.1%和51.6%,并于8月底前完成全部互花米草整治任务,累计翻挖深埋面积2755亩,药剂喷洒和人工拔除1705亩。
(六)推进自然资源民生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完成全区155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36处已竣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完成2023年度浙江省民生实事10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工作以及锦屏街道中塔寺等3处地质灾害治理。森林防火继续保持“零火灾”好势头,坚持做到重要节日、节点有工作布置,并与重点用林单位签署了“森林防火责任状”,通过开展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宣传教育以及林区违规用火治理,确保林区长治久安。进一步强化阳光征迁要求贯彻落实,按要“公开、规范、透明”原则,在征迁工作中做到程序严谨、监管到位,遇到难点疑点坚持集体会商、集体把关,实现阳光下办公。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累计办理行政审批类事项2475件,累计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90460件,完成权籍调查1238宗,累计完成规划核实84宗。
(七)优化自然资源领域法治建设
积极回应司法机关的监督意见,全年共办理诉讼案件16件,其中一审案件10件,同比下降29%;行政复议5件,同比下降16.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对土地征收、规划调整、矿业权出让、行政审批结果、行政执法等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力度,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及各业务条线省级网站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规范化、信息化、集中化水平。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对群众反应强烈的信访事项进行一案一排查,对排查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案件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发现症结所在,并实行领导包案,全年共办理信访件266件,同比下降2%,处理民生一点通及掌上奉化网上留言件125件,处理110社会应急联动件274件。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执法结果平台公示情况、行政执法案件办案质量实时监督,不断提高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全年完成重大行政决定审核5件、政府信息公开审核70件、行政处罚审核87件。
三、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部门间交叉职能尚需磨合。根据省政府行政执法改革部署,虽明确了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相关职责分工,但对于具体实际操作流程及移交材料并无规定。
二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权属问题。在开展确权调查过程中,存在重点界址点争议、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争议、不同集体组织所有权之间边界的争议和不同自然资源类别的争议,如林权与农村承包经营权、已发证林权与三调调查不一致的。
三是违法问题整改压力大。目前全区自然资源违法问题依然时有发生,特别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依法依规用地意识还不够,导致违法问题发生率高。此外,整改工作耗时费力,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难度非常大。
四、加强国有自然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速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报。争取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早日完成批复,同时加快推进镇(街道)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将区级国空总规管控要求传导到镇(街道)级国空总规中,为详细规划编制做好铺垫。同时开展控规全覆盖专项行动,保障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及城市发展意图逐级传导落地。
二是探索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以自然资源督察和各类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与健全违法违规用地管控机制的通知》(奉政办发〔2023〕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的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确保属地政府在土地执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预防为主,同时保证处罚事项保质保量落实到位。
三是继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做好成果公告登簿前的数据准备工作,梳理形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清单,做好地籍调查成果更新完善及质量检查等工作。对调查成果再进一步核实,及时开展实地补充调查,并做好成果应用,实行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统一管理,有效提高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的效能。
四是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完成年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消化任务为总体目标,按照各宗地难易程度、成熟状况,逐宗制定处置方案,通过加快土地供应、督促开工等方式完成消化处置。研究出台符合奉化实际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和存量工业用地改扩建政策,确保低效用地向高效利用转变。
五是促进自然资源精准投放。加强重大项目保障力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按项目层级、类型,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有效提升建设用地保障效率,推进建设项目快速落地,满足优质项目对土地要素资源保障需求。同时加强用海用林用矿保障,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统筹研究与高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