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260XR/2025-159734 | 组配分类 | 计划方案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大堰镇 | 发文日期 | 2025-03-10 |
大堰镇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大堰镇为奉化盛事要事攻坚克难、彰显山区担当的实干奋进年。这一年,大堰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央和省市区委各级决策部署,聚力“三大跨越”,紧紧围绕“乡愁连山、云上大堰”目标,大力实施区“1246”计划和镇“5620”行动,全力以赴创特色、树标杆、抓落实,奋力开创山区富美特色镇建设新局面,也为世界佛教论坛的圆满功成贡献了大堰力量。全年实现农业产值2.17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产值3282万元、增长2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其中建安投资完成率高于全区平均13.1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3230万元。大堰镇获“两山实践”生态环境科普研学基地和省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授牌,创成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落地全市唯一的省级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
(一)深耕山区资源优势,生态文明特色标识越擦越亮
一是低零碳先发优势持续厚植。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开启2024-2025年合作新篇,低碳生态教育建设项目纳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支持计划、获得5万美元。低零碳经验做法在全省低碳日活动上作典型发言,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项目一期11个项目有序完工,首批5个四明山生态发展项目落地开工。箭岭环境学习中心绿色低碳数字化场景完成搭建,箭岭村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低碳乡村培育试点。二是生态宣传教育聚群成势。承办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决赛,“零碳村民环保集市”上线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环保有礼集市》获市主题展示分享活动优秀风采节目奖。“一封大堰的来信”亮相杭州,与浙江大学等5家高校开启暑期社会实践合作。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点纷呈。持续深化全域生物多样性调研,新发现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获央视报道。充分挖掘生物多样性观赏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成功举办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体验月活动,发布宁波首条生物多样性风景线。
(二)聚力城乡品质接轨,镇村风貌提质文章越做越实
一是重点工程持续推进。连山快速路(二期)工程政策处理基本完成,主体建设按期开工。柏坑水库扩容工程政策处理圆满收官,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已完成主坝浇筑12.5万方。全力保障宁波市城南实验学校维修改造,获市区领导肯定。首开一期项目完成总进度的65%,镇自来水厂启动前期工作。二是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人口集聚-资源集中-基建利用集约”的链式正效应初步彰显,乡村美术馆、人才公寓等精品工程建成投用。村域整治稳步推进,完成土地72亩、建筑2.64万平方米签约工作,230亩复垦项目开工建设,640平方米破旧简易农舍有序拆除。4项农村公路加密工程、3项农污及镇区污水管网工程、5个村“应通尽通”供水管网工程顺利完工。三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提供为老助餐服务17.5万人次,助餐完成率列全区第二,居家养老站点已达27家。新增“大堰120”转送流动医疗服务,服务山区群众189人次,平均送医时间缩短近1个小时,填补了镇区无驻点急救空白。拨付低保低边及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48万元,涉及百余户近200人次;下拨社会救助工作补助资金10.2万元。
(三)厚植强村富民情怀,共富创新产业引擎持续发力
一是集体经济强势提升。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覆盖率提升至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区前列。来料加工稳中向好,从业者扩容至417人、加工企业达20家,人均年收入增收1.5万元以上。市、区两级农指员帮销农产品60余万元、争取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大堰镇获评省农指员先进单位。面向全球招募3名乡村CEO,四岙村团队获宁波市乡村CEO路演最佳创新奖。二是绿色农业稳步发展。新增“大堰白茶”共富工坊,获评“中绿杯”四星级产品称号,云耕大堰白茶专业合作社获评区级示范,茶产业年产值逼近亿元。“浙东药谷” “宁波首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定位逐步明晰,“云耕大堰”灵芝馆顺利竣工,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00亩。酵素农业相关做法登上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品类拓展至8类、种植面积突破100亩。三是特色文旅火爆出圈。全年接待游客85.7万人次、增长13.8%;旅游综合收入1.64亿元、增长9.1%。“小卖部”“云边镇”扛起流量大旗,相关视频点击量破亿。发现全区首个地热资源,新打造文旅地标5处,新招引民宿2家,谢界山村创成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
(四)狠抓平安大堰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一方面,社会治理安定有序。“云边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金奖,“绿野仙踪·希望接力”“大山里的环保志愿花”志愿服务项目获区级优胜。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工作,累计办理各类赋权事项案件216起,列全区第一。全年共办结网格事件近5000件,办结率100%,位列全区前三。另一方面,平安基石不断夯实。化解区级下发社会风险隐患矛盾6个,“1234”基层矛调平台累计上报化解率达99.54%。应急消防站标准化建设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电线老化改造330余户、400余间,应急响应工作规范有序,维护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