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启动高级社工研修班 锻造基层治理“精锐部队” 推动社会工作提质增效
记者 毛超峥 邢昊臻
日前,全区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学员。这场为期三个月的专业进修,是我区首次针对高级社会工作师开展的专题研修班,标志着奉化在构建“金字塔型”社会工作人才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3284名持证社会工作者迈向专业进阶之路
在首场培训上,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中心主任史天琪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为题,向学员介绍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与理论框架,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工作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技巧。
在当天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不少是参与多年基层治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在答疑环节,学员们争相向老师提问。来自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学员王永飞告诉记者,近年来,群众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愈发精细,社会工作者想要贴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作支撑。“大家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从最初的没有概念,到现在的逐渐熟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日益重视,社会工作者的成长空间在不断优化。”岳林街道迎恩未来社区党委书记杜幼娜表示。杜幼娜每天不仅负责社区的日常运作,还通过实施“未来社区”项目,带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策划邻里活动,将社会工作专业方式方法融入社区治理实践。
该专题培训班是我区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社会工作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12月,我区共有持证社会工作者3284人,其中2024年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数为5246人,同比增长78.7%,参考率83.66%,通过人数1414人,同比增长67.2%。
三大学院协同破解“持证不专业”困局
自去年起,一场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社会治理的面貌。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民政、信访等18个职责职能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部门和各镇(街道)开展人才排摸工作,建立本地人才库和重点培育对象库。目前,我区已排摸各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985人,并聘请沈斌华、汪倩琪等10余位社会工作专家为刚成立的区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中心首批导师。
今年3月,我区分别成立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宁波市志愿者学院奉化分院、奉化区新兴领域党建学院,其中,宁波市志愿者学院奉化分院、奉化区新兴领域党建学院依托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实行实体化运营,通过差异化的课程打造,辅助各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完成自我提升。
此外,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南京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共建产学研基地,开发“社会工作+”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培育等实务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我们正努力通过政校协同培育人才,构建社会工作者培养生态圈。”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工作人员表示。“作为浙江省首家区级实体化社会工作研修学院,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整合高校资源,针对社会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专业底子薄、实务能力弱、创新动力不足’等痛点,设计了较为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培育方案。”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例如依托浙江万里学院开设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开发社区治理沙盘模拟等课程,帮助社会工作者破解“持证不专业”困局。
打造基层治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奉化路径
社会工作者被誉为“社会工程师”,随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推进,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养老助残、矛盾调解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双社共融”模式的深化,我区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效能持续释放。“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带动86万余人次参与环境整治,建成市级以上文明村122个、省级未来乡村7个。2024年,岳林街道桃源社区“小巷管家”带动千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莼湖街道“蓝海渔嫂”打破传统社会工作者单一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海洋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等领域的服务网络。江口街道三横社区联动奉化区润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针对新就业群体忙于工作、寒暑假无暇顾及孩子的问题,不仅设计了非遗展示、乐队演出等文化项目,还通过“日托+游学”暖心服务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新就业群体家庭游玩奉化,如新年游溪口、“六一”游仁湖等,实现新就业群体安家在三横、安心在奉城。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工作部门体系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投入持续加大,社会工作领域有望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