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647B/2025-160079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水利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水利局 发文日期 2025-03-24

区水利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字体:【大】 【小】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水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省、市、区有关法治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以扎实的法治保障推动全区水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2024年度法治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严把组织保障关,筑牢法治建设根基。落实局党委书记为推进法治水利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局年度工作计划,与水利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动法治建设与水利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落实经费保障,继续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我局常年法律顾问,为我局各项政策法规和事务提供法律支持服务,特别在项目纠纷、依法行政等方面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二是严把理论学习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持续健全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切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1月18日,水利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理论学习会议,学习党章、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7月24日,水利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理论学习会议,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时,结合“周二夜学”、支部党日活动等活动,不断加强机关干部《水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发动全区水利干部职工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以及《节约用水条例》网络答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严把水政执法关,全力保障涉水安全。结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查和筹办世界佛教论坛大会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甬水清”江河湖库环境整治、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坚决遏制新增违建,有序推进历史存量问题处置,切实维护河湖管理秩序,提升河湖现代化治理水平。全年共上报水域监管问题43个、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19个、“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自查问题20个,均已完成整改销号;累计拆除涉水违法建筑10800平方米,清理整治非法占用河道岸线4.7公里,清理非法种植农作物面积4.9万余平方米,清除乱堆垃圾及废弃物1800余吨。

四是严把普法宣传关,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到治水管水兴水全过程。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结合City walk志愿行、奉化桃花马拉松等活动,组织开展投放横幅电子荧屏、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定点设摊宣传、六进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水法律法规和水情知识,期间共计开展线下宣传活动11场,投放宣传横幅40余条、水情教育荧屏4面,发放宣传手册、倡议书等资料250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法用法本领有待提高。我局工作以水利业务为主,干部职工业务工作繁忙,虽有不定期开展学法的培训,但是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同时,用法实践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还须加强。

二是法治宣传学习形式单一。我局基本按区法治办常规要求进行宣传工作,另外在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同时进行法治方面的宣传,其他创新的宣传方式较欠缺。

三、2025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提高法治理论深度。坚持通用法治理论和水利相关法律学习双管齐下,加大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等学习力度,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加深对供水条例、水土保持办法等水利法律学习深度,切实增强行政执法本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

二是进一步拓宽法治宣传广度。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法治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案释法等活动,扩大宣传面,做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普法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全面学法懂法良好氛围。

三是进一步提升选人用人精度。优化机关行政执法人员配置,加强对法律专业干部的招录、培养和选拔工作;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监管执法等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提高现有法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知法懂法的水利专业干部队伍。利用好外聘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其法律专业能力,提高法律风险防控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开展“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联合专项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提升浙政钉“掌上执法”行业监管能力水平。做好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监管执法,对全区河湖库开展全方位自查,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无新增河湖“四乱”问题。在涉水违法线索移交、案件查办过程中,加强并完善与综合执法、司法、检察等部门的联动合作机制,做好跟踪反馈,确保案件及时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