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位专家长期深耕基层,“沉浸式”合作办医托举起奉化共富路上的“健康梦”
“家门口”看上省城名中医
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名中医馆的诊室里,浙江省国医名师裘昌林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张丽萍教授正在坐诊,受帕金森病困扰的章老师抑制不住的表达谢意:“张医生,谢谢你,在你的治疗下,我帕金森的症状缓解了很多!”
“想要疗效巩固,还是要继续吃中药,要保持心情愉悦,这样对治疗是很有好处的。”张丽萍教授一边把脉,一边叮嘱道。
58岁章老师在教学岗位工作30年,确诊帕金森症4年。最近几个月,她常因为活动减慢以及冻结步态,感觉自己的“讲台尊严”受损,内心很受挫。听说张丽萍教授到家门口坐诊,她第一时间抢了号子。就诊后,张丽萍教授建议章老师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配合服用滋阴熄风、养血通络的中药汤剂。两个月后,章老师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步态稳定性提升,可独立上下讲台,批改作业效率也提高了。“虽然知道帕金森症暂时无法根治,但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一家人都觉得很惊喜。”
2023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与奉化区中医医院启动合作办医,作为紧密型合作单位,浙江省中医院在奉化建设陈意全国名中医等8个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工作室奉化工作站,选派40余位专家每周轮流前往奉化坐诊。去年,近万名宁波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了省城大专家,医院疑难罕见病比例明显提高。
“群师带群徒”助力基层中医人才培养
“医院引入浙江省中医院‘群师带群徒’人才培养机制,成立‘奉麓书院’,定期邀请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中医大咖授课,组织名中医教学门诊、教学查房,打造‘四有’工作室,鼓励青年中医师跟名师、多跟师,在专家沉下来的同时,把骨干送上去,逐步形成‘省中-奉中-基层’跨学科阶梯式师带徒模式,该模式获浙江省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周耀表示。
江赞亚就是这一人才培养机制的直接受益者。两院深入合作后,她在省中医院轮训9个月,又跟诊多位省中医院名中医。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王真浙江省名中医工作室奉化工作站的继承人兼秘书。
“我遇到疑难杂症的患者都会引导到王教授那里首诊,随后由我门诊随诊,期间遇到问题我也会第一时间请教王教授,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又方便患者。”江赞亚说。
此外,江赞亚还在陈意全国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夏永良教授的教学门诊跟诊学习。“自从帮扶专家团队来了以后,我每周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跟师,教学门诊实行限号,老师边看边讲,特别细致,对我们总是有很多启发。”江赞亚说,“科室里定期组织小讲课、与省中医院进行远程疑难病例讨论。”
据了解,合作办医两年来累计邀请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级名中医等各级名中医药专家开展授课28次,学生达1300余人,组织教学门诊、教学查房260余次。2024年医院新增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指导老师1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2人,11名青年中医生入选浙江省中医药百医千徒基层名中医传承人项目。3人纳入宁波市卫生健康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人纳入甬江人才工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精准发力击破基层中医院发展壁垒
长期以来,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是困扰区级医院发展的普遍难题。为此,省中医院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医院实施“精准帮扶”。省中选派执行院长等3名管理专家,将省中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复制”到奉化,实现管理同质化。共同建立6个紧密合作型学科,省中医院择优选派执行主任长期入驻,全面负责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和科室日常管理,打造区域脊柱侧弯中西医诊疗中心、心身消化诊疗中心和中医护理综合治疗中心。组建以省中专家为首的介入团队,加快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合作以来,脑病科成功获评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建设单位,6个紧密型合作科室业务量不断增长,创新开展新技术16项。
由省中医院专家牵头组建科创团队,开展常态化、系统性科研培训,并组织一对一辅导。2024年,医院立项厅局级课题14项,居宁波市区县级中医医院第一。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市级项目2项,创历史新高。
浙江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何强表示:合作办医是“健康共富”之举,能够让优质医疗资源助推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省中医院几十位临床专家、管理专家长期“沉浸式”深耕奉化,充分发挥省中医院的综合优势,促进奉化区中医医院实现综合服务能力提档升级。2024年,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宁波市唯一一家区县级三甲中医医院,是合作办医成效的最有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