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红韵绿章绘新篇 奉缙携手助力前路村迎来共富蝶变

记者 徐琼 通讯员 陈燕慧

2018年,丽水市缙云县与我区通过山海协作结对,结下深厚友谊;2023年,两地又因浙西南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再次牵手。如今,在两地精准帮扶、持续赋能下,位于革命老区的缙云县前路乡前路村正演绎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精彩蜕变。

前路村位于缙云县城东北角,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80亩,林地20684亩,传统产业有茭白、绿茶、水蜜桃等;新兴产业“两茶一米”为黄茶、高山油茶、高山生态大米。村内古建筑资源丰富,有大量明清古建筑,且保存完好,两条修建于清代的古水渠穿村而过,与古民居相伴相生,曾经的前路村村民守着资源却找不到出路,如今这些资源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2024年,我区投入的100万元对口合作资金犹如一把金钥匙,成功激活了村内长期闲置资源。通过精心改造,村内大礼堂转型为研学讲堂,老旧宿舍升级为青年旅社,慕义桥边的餐饮楼也焕新成为“红色食堂”。“如今每逢周末,前来研学的团队和观光游客络绎不绝,或漫步古道,或体验农事,深度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底蕴与乡村生活魅力,我们的接待工作常常应接不暇。”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奉缙两地依托位于前路村的浙江理工大学抗战办学旧址,让“浙理前路”红色研学链品牌越来越响,曾经的流亡办学地,如今成了红色教育的“活教材”,蚕丝文化展陈、革命故事剧场,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红韵绿章绘新篇,对口合作结硕果。在产业上,通过建立“茭鸭共生”生态示范基地,前路村成功将传统种植技术升级为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模式。今年年初,缙云高级农艺师卢保兴通过互联网对奉化西坞街道亭山村茭白种植基地的农户进行线上指导,叮嘱他们要注意蓄水管理,以防田间水干涸导致茭白受冻。5月初,这批茭白成功迎来丰收,具有600余年种植历史的缙云茭白在奉缙两地的推动下实现创新发展。此外,借助“三关六码头”“浙里鲜”等电商平台,缙云茭白、黄茶、麻鸭等特色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通过党建联建机制,奉化与缙云两地党员干部凝聚发展合力,先后组织90余人次开展专题研学交流,共商共同富裕、产业发展大计;亚德客国际集团14年助学坚守,点亮学子求学路;奉化“小草”志愿服务队实施乡村亮化,温暖村民心田,多方帮扶举措彰显奉化对口支援的深度与温度。

红色研学、生态农业、电商赋能等举措,不仅盘活了前路村的资源,更探索出“对口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未来,奉缙两地将聚焦乡村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培育和乡村文化挖掘,以创新模式拓宽共富渠道,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