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小小乒乓球 凝聚基层“大治理” 金海社区以体育为纽带构建和谐社区

6de9f564-26c0-49ed-9b25-8c94acf2d1aa.jpg

记者 郑乃婷 卓博寅 通讯员 林浩玕 陈英 庄钦 刘佳文

“好球!”“漂亮!”近日,岳林街道金海社区金明家园小区的运动场上人声鼎沸,一场别开生面的“五汇聚力 乒耀金海”乒乓球团体友谊赛正在火热进行,300多位居民将乒乓球台围得水泄不通,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社区比赛。对阵双方一边是区乒乓球协会的“专业”选手,一边是社区选拔的“草根”选手。白色小球在球台上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也串联起社区治理的新图景。金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巧告诉记者:“小小乒乓球,正在成为社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以球会友:

从“生人社会”到“熟人社区”

“手腕放松,注意重心转移!”比赛间隙,社区乒乓球协会发起人毛汉平正在指导年轻选手。作为社区首批乒乓球爱好者,他见证了这项运动如何改变社区生态。

金明家园是拆迁安置小区,小区住户结构复杂。“刚入住时,楼上楼下都不认识,邻里间陌生疏离感明显。”居民何赵莹回忆道。变化始于2022年,社区利用闲置空间建起乒乓球室,免费向居民开放,推动了社区体育氛围愈加浓厚,也让社区更加和谐。

“从最初只有几个人来玩,到现在每天要排队。”毛汉平翻开登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使用情况,据统计,每年在社区乒乓球室坚持锻炼的乒乓球爱好者超过10000人次。更让人惊喜的是,乒乓球室成了“社区会客厅”,居民们从切磋球技到互帮互助,逐渐形成了“乒乓社交圈”。

21岁的何赵莹是社区新生代球手的代表。从8岁开始练球的她,如今每周都要来球室三四次。“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练球,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这次作为社区队员来参加比赛,感觉很有意义,输赢不重要,和大家一起交流更重要。”何赵莹说。

赛事赋能:

从“文体活动”到“治理平台”

“我们十几名志愿者,提前把操场布展好,在比赛开始前把乒乓球桌从地下室搬到操场空地上,摆放好位置,又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准备了应急药物、矿泉水、纸巾等物品,等比赛结束后,再把周围清理干净。”毛汉平和几位社区志愿者为了这次比赛,从场地布置到后勤保障,各司其职,忙活了一天。

这已是金海社区开展的第四届乒乓球联赛。首届比赛从金明家园小区开始,当时只有12人参加,场地还十分简陋;如今赛事覆盖14个小区,专业球台、电子记分牌一应俱全。赛事已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

刘巧表示,社区乒乓球室的开展,让乒乓球运动随时可打,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居民赛事也越来越丰富,参与者的水平也越来越高。“现在打乒乓球的人比以前多,各个年龄段都有人参与,尤其是学生参与的也比较多,社区的体育设施正在一点点完善。”刘巧说。

机制创新:

从“单打独斗”到“团体作战”

“注意!双打要讲究配合!”裁判员的提醒道出了乒乓球双打的关键,同时也揭示了社区治理的秘诀。

社区党组织统筹、业委会监督、物业执行、社会组织助力、居民广泛参与……金海社区通过健全“1+3+N”的网格治理模式,实行“社区、小区、单元”三级网格管理,构建社群网格治理新架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金海社区党组织以党建服务“小切口”撬动社区治理“大提升”,推动社区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为居民同步提供社区活动、物业管理、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还以文化活动为纽带,组建“乒乓球小组”“越剧社”“书法协会”等特色团队,重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组建“蒲公英”“老娘舅”“金玫瑰”等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定期挖掘吸收社区优秀人才,建成社区志愿服务数据库1.0版。

本届比赛虽然已在欢声笑语中落幕,但关于乒乓球与社区治理的故事还在继续。金海社区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健身服务功能,推动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为广大居民就近健身提供更多便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乒乓球比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