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620K/2025-162998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5-06-30 |
关于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049号建议的答复
舒承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丰富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建议》(第建20250049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会同区委老干部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等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背景与必要性
您指出的“奉化老年大学供不应求现象、一些镇街老年人无法参与其中,应建立社区为核心的老年教育体系等问题”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区老年教育存在的短板,提出的建议立足实际、聚焦民生对推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截至2024年底,奉化已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全区户籍人口47.5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6.13万人(占比33.92%),显著高于全国21.1%、浙江省26.17%和宁波市28.9%的平均水平,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养老服务、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2.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教育,老年人不仅可以丰富精神生活,还能参与社区治理,发挥“银龄力量”,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近年来,奉化老年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硬件设施不足。老年大学教室使用率超70%,部分达100%。老年大学校舍投入使用已经10年余,各项基础工程、设施设备出现老化;镇街和村、社学堂存在适老化配套不足等问题。二是师资存在短板。老年大学、镇街老年学校师资均为外聘,存在教师薪酬低、教学水平不均、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三是统筹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虽然近几年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有所推进,但由于体制机制问题,(老年大学隶属于区委老干部局,日常管理由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属于双重管理;镇街老年学校属于教育局和属地镇街双重管理),管理条线多头,缺乏整体统筹。四是教育参与度不高。虽然老年学校、老年学堂已覆盖全区,但在实际操作中,参与到老年教育活动中的老年人普遍积极性不够,数量有限。很多镇街反映,很多时候老年人学习是要设法“请”他们学,而不是他们自己要“学”。
三、工作举措
当前,在区委区政府重视下,特别是区委书记重要指示下,老年大学学员扩招至1万名以上(“一老一小”服务提升工程)被列入2025年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3月6日,区委书记在为老年大学2025学年春季学期开讲第一课时强调,“老龄事业涉及面广、针对性强,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理解尊重。区委区政府将持续关心支持老年大学建设,全力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区正以“奉化老年大学扩招至万名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为抓手,着力破解老年教育供需矛盾,推动教育资源向社区深度下沉。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系。今年5月,优化调整老年大学校委会,实行奉化老年大学校务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的分级管理办学模式。由区委副书记担任主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副区长担任副主任,教育局、文广旅体局等17个单位分管领导、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为成员。奉化老年大学校务工作委员会为老年教育协商议事的领导组织,负责统筹协调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推进解决老年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各镇街道成立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镇(街道)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分管社会事务工作领导的副镇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成人学校校长具体负责。
(二)推动资源整合,拓展教育载体。一是实施空间扩容。老年大学本部扩容增量,改造提升现有场馆,和校园内的老体协实行错时使用,新增健身、茶艺、沙龙教师等,提高空间使用率,拓展体育类项目,扩大招生规模。二是推动资源融合。融合镇街成校、农村文化礼堂等现有资源,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民生综合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场所办学,实现“养老+教育”双效赋能。以共建共享推动老年教育扩容增量。三是完善三级办学网络。以区级老年大学、老年开放大学为示范引领,镇街老年学校为枢纽支撑,N个村社老年学堂为终端触达,构建“1+13+N”老年教育联动体系,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形成“示范引领—延伸深化—普惠落地”的三级协同办学网络。
(三)完善规范细则,破解多重管理多标问题。一是建立“银龄师资库”。综合老年大学、开放大学、成人学校等现有师资,选聘100名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和社会力量,建立信息完善、统一共享的老年教育师资库。二是完成课程清单梳理。开发红色文化、弥勒文化、民国文化、桃艺栽培等奉化地方特色课程,整合形成文化艺术、生活保健等8个系100门课程清单。三是编制统一规范的规则。联合教育局形成《奉化区老年教育规范化细则》、《奉化老年教育教师课酬方案》以及《奉化老年大学学员激励方案》等方案,破解之前老年教育多重管理多重标准的难题,使老年教育有章可依,形成一盘棋。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精准性与吸引力。一是打造特色课程矩阵。基础模块:设置文化艺术、生活保健、音舞器乐等基础课程;开发红色文化、弥勒文化、中医文化、茶文化等特色课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银龄调解员”“数字网格员”等实务培训。二是教学模式创新。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双轨制,将奉化地方特色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融入选修课中,建立6个实景教学基地的移动课堂,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三是师资结构优化升级。“银龄智库”扩容增效,整合退休教师、社会能人、优秀学员,培育王昌华、汪知羞等骨干从“学习者”转为“教学者”。同时志愿协同机制深化,组建文艺志愿者团队,开放文化馆智能预约排练厅;联动红十字会、区志愿者联合会、绿叶志愿团等开展“以老助老”服务40余场。四是丰富教学活动。以举办各种活动激发教育活力,先后举办开学第一课、红五月汇报演出等活动,发动摄影班、短视频班、茶艺班等开展各种课外联谊活动。五是建立激励反馈体系。定期开展各类优秀选树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导入社会资源,出台对优秀师生的激励政策。六是智慧赋能创新教学。线上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老年教育,文化馆开通“奉化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每日一课”慕课,涵盖太极拳、非遗技艺等课程;区科协在居敬社区、阳光社区、夕阳红怡乐园等多个教学点开设智能手机普及课程。
(五)推动成果转化,赋能社区治理与银龄价值。一是深化“银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推广“和事佬”调解队、“数字助老志愿团”等品牌项目,试点“老年智库建言”机制,组织学员围绕社区治理、养老服务等议题开展调研,形成建议报告提交相关部门。二是搭建“老有所为”创收平台。联动“共富工坊”、文旅企业开设订单式培训,如千层饼制作、布龙工艺品开发,学员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收益反哺教学点运营。
四、成效体现
(一)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随着“万名工程”工作的推进,奉化老年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老年大学以及各镇街道老年学校报名、咨询人数显著增加,工作信息、微信号关注量关注度增加,社会各界支持度上升。老年大学春季开班数从原60个班级拓展到90个,从原3500名提升至4200名,教室利用率接近100%;镇街老年学校及老年学堂从原4100名提升至6680名。截止目前,全区老年学员实现10800名。
(二)老年人就近学习更加便利。“三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已经初步形成,镇街老年学校实现全覆盖,村社老年教育也在进一步推进。12所镇街老年学校中,目前有8所获评市级标准化社区老年学校,2所获评浙江省老年教育学校(锦屏、江口);各镇街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预计新设40家老年学堂。3月6日,奉化老年大学首个移民安置社区教学点——锦轩学堂正式授牌,夕阳红等4家养老机构试行康养教育融合模式,惠及300余名健康老人。据统计,奉化老年大学注册学员中,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占比不超23%,已彻底打破“主要服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困局,基层老年学校和老年学堂则更多为农村老年人服务。
(三)老年人学习课程更加丰富。老年大学及各老年学校,通过需求调研实现课程资源与老年学习需求的精准匹配。老年大学春季招生推出抖音潮流舞蹈“手势舞”、八段锦、古法健身等8门学员们感兴趣、体验性强的新课程,联合中医院、药科大学开设医药养生课程康养教一体化实践;锦轩社区老年学堂试点“竹骨剖丝团扇制作”非遗工坊,衔接“共富工坊”实现学用转化;各镇(街道)老年学校针对地方区域特点,开展特色培训,大堰成校立足山区老龄化、空心化现状,开展兰花、番薯、有机农业等培训,充分挖掘“老年生产力”,既养老又致富,锦屏成校低龄老人“人文行走”活动深受老年学员喜爱。课程的精准匹配,使许多老年人逐渐从“被动请学”到“主动要学”。
(四)老年人活力进一步激发。老年学员爱学习、讲文明,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他们走出校园,奉献爱心,展现了积极阳光的新时代老年人风采,也带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加入银辉队伍,成为了奉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和事佬调解队”、“数字助老志愿团”镇街全覆盖,年均服务社区超10次/队;又如老年大学王昌华、杨士燕、朱玉兰等银辉骨干从“学习者”转向“教学者”,组织带领志愿者开展“春泥计划”、“文化进社区”、“红色宣讲”等活动,锦屏成校低龄老人“人文行走”群体、岳林成校“何美蓉”道德模范工作室、江口成校凡心志愿者等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团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关爱老年弱势群体,为文明城市创建、和谐小区建设贡献力量。
五、下步工作重点
下步,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将联合区委社工部、区委老干部局、教育局等单位,对标对表相关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在秋季招生和重阳、国庆、年末等重要节点抓好工作落实,在老年教育教学模式上破难创新,推进奉化老年教育提质扩优。同时在基层治理,村级换届中做好辅助、动员、宣传工作。
衷心感谢代表对奉化老龄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扎实推动老龄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奉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构建老年友好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联系人:张麒,联系电话:89294590
宁波市奉化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