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620K/2025-163001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5-06-30 |
关于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101号建议的答复
周康健代表:
您好,您在区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提升养老助餐服务质量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指出的“聚焦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重点解决独居、孤寡、高龄、特困、失能失智、生活困难等特殊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要求进一步提升养老助餐服务质量。”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区老年食堂的现状,提出的建议立足实际、聚焦民生,对推动我区老年食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基本情况
自2013年以来,奉化区围绕空巢、独居、偏远农村等老年人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中心食堂+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送餐入户”助餐服务体系为基础 ,以“五个一”运营模式为依托,持续“迭代升级”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全力打造老年人“幸福餐桌”,增进民生福祉。截止2025年5月底,全区共建成各类为老助餐机构157家,其中老年食堂96家(标准化老年食堂65家)、邻里助餐点61个,2024年助餐人次达到212.7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力推进优布局,持续完善助餐网络体系。全区12个镇(街道)结合辖区内人口密度、空巢独居老人分布、用餐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打造“15分钟为老助餐服务一张图”,将服务延伸至老人家门口。一是推广“1+N”助餐模式。持续推广“1个中心食堂+N个助餐点位”模式,即发挥区域性中心食堂配送餐功能,辐射覆盖周边村(社区)助餐点位,切实惠及更多有助餐需求老年人。如莼湖街道将红日康养院标准化老年食堂发展为鲒埼片区域性中心食堂,为8个行政村180余名老人提供助餐配送餐服务;溪口镇在下跸驻村建设区域性中心食堂,在跸驻片区和班溪片区设立邻里助餐点,通过配送餐形式保障400余名老人的助餐需求。二是提高村社老年食堂服务效能。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鼓励集中助餐老年人需求数量较多、集体经济条件较好、主要负责人开办意愿较强的村(社区),建设兼具集中就餐和送餐上门两项功能的标准化老年食堂,进一步提升老年食堂助餐服务能力。现已建成老年食堂96家,其中蒋家池头村“孝膳堂”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点赞。三是发展特色邻里助餐点。针对需求人数较少、建设老年食堂有困难的村社,依托爱心家庭、周边餐饮店等设置邻里助餐点,提供堂食就餐、配送入户等点对点式暖心服务,建成邻里助餐点61个,有效打通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多元保障优支撑,扎实构建资源供给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不断完善“老人付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菜园供一点、志愿者助一点”的“五个一”运营模式。一是筑好“补助蓄水池”。出台《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奉政办发〔2024〕12号),根据助餐模式、建设投入和运营支出,给予2万到100万元建设补助,每人每餐3元的运营补助以及每人每餐1.5元到1.8元的送餐补助,自出台新政策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二是充实“爱心钱袋子”。积极破解老年食堂运营经费瓶颈问题,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助餐点自给自足,推行“老年食堂+爱心企业”“老年食堂+初心菜园”运营机制,重点保障特殊居家老人用餐需求。目前已获爱心捐赠资金680万元,开辟自种菜园65块。其中大堰镇万竹村以“重阳为媒”邀请100多家企业捐款捐物,募得52.7万元“爱心基金”、2.2万元物资。三是牢树“慈孝新风尚”。由村社党员、热心群众等组建97支志愿者队伍参与助餐服务。延伸开展“叩门服务”、“关爱探访”等常态化志愿服务,开展孤寡老年人心理慰藉、困难帮扶、就餐需求精准摸排等,平均每天参与老年食堂运营等志愿者超800人次。
(三)部门协同优运营,聚力筑牢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助餐服务点管理运营和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各类助餐点“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一是力求吃出“新鲜感”。65家标准化老年食堂建立“生进熟出”的制餐流程,采用“五常法”、“色标”管理理念,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将助餐服务点基本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等事项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公众监督。二是力求吃出“幸福感”。根据用餐老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信息,打造“一人一本账”,及时在膳食上进行暖心干预,合理控制老年人的糖、油、盐等摄入量,探索推出“个性化菜谱”700余份,用餐老人满意率达100%。三是力求吃出“安全感”。建立老年食堂常态检查制度,设立投诉举报箱接受评议,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今年,根据省民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老年食堂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157家老年助餐机构进行排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留样不足量、人员防护设施佩戴不规范等问题均进行督促纠正,问题整改率达100%。
(四)综合提升优服务,创新打造幸福颐养体系。对照“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老人常来”要求,“做实”老年食堂,“做活”居家养老服务站。一是“食堂+健康服务”模式。积极融入医疗康复、心理调适、健康护理等服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在老年食堂集中宣讲保健知识,提供基础检查项目。探索打造“银龄学堂”、“健康讲堂”、“老年食堂”和“村社卫生室”等“三堂一室”,将中医、运动、饮食等有机结合起来,让老人吃上热饭的同时又享受健康服务,1-5月累计开展服务80余次,惠及老人780余人次。二是“食堂+基层治理”模式。鼓励村干部利用餐前餐后时间宣讲党的政策、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收集社情民意、开展议事协商,将老年食堂打造成为辖区老年人参与村社治理的新阵地。不定期举办“暖心下午茶”活动,收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让“餐桌”成为辖区老年人畅所欲言、谈心谈话、反映问题的“茶桌”。三是“食堂+文化阵地”模式。将老年食堂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结合,发挥基层组织、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2025年开展免费理发、器具维修、歌唱学习、手工制作等服务680余次,组织老年人积极参加宣传宣讲、文艺演出等文明实践活动80余次,形成“助养、助学、助乐、助餐”等综合养老服务于一体的颐养阵地。
三、下步打算
今年,我中心将把握老年助餐工作“兜底线、促普惠”的本质,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机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老年助餐“大格局”。协同区委社工部、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现代社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推动“区、镇街、村社”、“政府、市场、社会”纵横联动,进一步健全老年助餐内部管理、资金使用、食品安全、监管评估等机制。严把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的入口关,杜绝老年助餐机构建而未用的情况再次发生。
二是调整规划布局,织密助餐实施网络。充分考虑镇街人口数量、人群特征、餐饮业发展状况、消费需求等因素,统筹优化老年助餐设施布局,实现“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撤并一批”。坚持利用现有资源和适度新建相结合原则,在老年人口集中、社会青年群体助餐需求较大的区域,进一步优化老年助餐机构功能及点位布局,发展“全龄化”食堂或老年共享餐厅。利用“中心食堂+助餐点”或“爱心人家”邻里助餐点模式填缺补位,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今年计划新(改)建10家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打造3家“全龄化”食堂、新增老年共享餐厅1家。
三是激活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积极引入优质餐饮企业参与运营老年食堂,支持更多的老年食堂向“全龄化”社区食堂转型。持续推广“中心食堂+助餐点”模式,对接区文旅集体、区农商集团,通过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提升老年助餐的规模效应和服务品质。指导各镇街统盘、合理配置资源,鼓励将适合建设助餐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进出的社区配套用房、空置的沿街商铺等国有、集体房产,新建或改造成助餐服务设施。探索社会餐饮企业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政策激励保障,激发市场活力。推广岳林街道“岳享时光 惠老助餐”、“养老+慈善”模式,推动慈善和红会定点捐赠为老助餐10个村以上。
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葛超宇,联系电话:89288111
宁波市奉化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