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620K/2025-163014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5-06-30 |
关于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176号提案的答复
法制工委代表:
您好,您在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拓展养老服务,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会同区卫健局、区经信局等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背景与必要性
您指出的“对于老年群体的关注和服务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在适老化产品和服务方面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老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未能充分挖掘。”等问题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区拓展养老服务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存在的短板,提出的建议立足实际、聚焦民生,对推动银发经济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止2024年底,奉化已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全区户籍人口47.5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6.13万人(占比33.92%),显著高于全国21.1%、浙江省26.17%和宁波市28.9%的平均水平,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养老服务、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2.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要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并将其纳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框架,强调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首次以专项文件形式定义银发经济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经济活动总和”,并提出26条具体措施推动产业发展。2024年首次将“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延续,标志其成为国家年度重点任务。发展银发经济逐步具体化,从中央战略部署(2023)→专项政策落地(2024)→制度化产业生态构建(2025),旨在通过经济动能转换增进老年人福祉,同时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二、存在困难
1.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一是养老机构分布不均衡,20家养老机构集中在8个镇街道,4个镇街道无养老机构(方桥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松岙镇)。二是床位空置率较高,全区共有床位4395张,入住老人1874人,入住率为42.6%。三是养老护理员不足,护理员因薪资较低、职业认同度较差,流失率较高。
2.银发经济产业生态尚未成熟。当前重点企业的银发经济产业化进程仍处于培育期,以秉航科技(智能康养设备)、今日食品(老年功能性食品)、沃腾玛尔洁具(适老化卫浴)为代表的亿元级企业,其养老产业板块尚处于技术研发与市场验证阶段,核心产品市占率不高;在建的秉航康养产业园、今日生物健康产业园、奉化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受银行贷款资金受限、产业链配套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尚未实现规模效益。
3.老年人再就业社会认知不足。一是企业招聘普遍设置60周岁年龄上限;二是现行法规对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存在空白,《劳动合同法》未明确超龄用工性质,导致劳务关系认定混乱;三是社会保险制度衔接缺位,工伤保险普遍将60周岁以上劳动者排除在外,仅上海等少数地区试点单险种参保。2023年,我国60-65岁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率仅23%(日本通过《高龄者雇佣安定法》强制企业取消年龄限制后,60-65岁人群再就业率达74%)。
三、工作举措
1.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机构养老。根据胡书记“要切实提升奉化养老品质,打造具有奉化辨识度的高端养老机构”、“公建公营机构要切实担负起社会兜底的示范作用”指示精神,结合《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要求,综合奉化未来养老床位需求、老年人收入情况及目前居高不下的床位空置率实际,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新改扩建高端养老项目,到2035年,关停取缔“零小散”机构,实现养老机构品质有效提升。一是积极改建和引入高端养老项目,打造具有奉化辨识度的高端养老机构。总体设想为“以人民医院(公园路)、夕阳红怡乐园为中心,溪口—萧王庙—尚田、滨海新区两翼并进”。二是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公建公营机构切实担负起社会兜底的示范作用。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投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如2025年区夕阳红怡乐园二期完成硬件改造项目。同时积极促进医养结合。公建私营养老机构岳林康养院增设“一级医院”,促进“医康养护”一体化试点项目落实落细。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引导西坞、方桥、江口、松岙等机构资源紧缺镇街,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缓解老年人就近就便入住机构的养老需求。探索将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延伸至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互助颐养小院,机构配齐配足消防设施设备和养老护理人员,为老人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
2.建立奉化标准,持续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一是探索中心—站—居家上门服务”一体化运行。计划让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要根据需求,适时调整优化功能,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探索拓展老年食堂的可持续运营路径,在3家老年食堂试点“全龄化”运营,引入国企参与老年食堂的送菜、运营等。三是继续推进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适老化改造工作,今年完成2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适老化改造。
3.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协同”的银发经济发展体系,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市场活力等举措,推动形成覆盖康养服务、老年用品、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多元业态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是通过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催生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产业、养老金融产品、旅游服务业、适老化改造等养老产业发展,结合奉化丰富的养老资源,加强对候鸟式医康养模式的探索试点。二是积极引导医药专科开展健康养老项目、抗衰老产品等研究,促进养老产业多元发展。三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用好用足“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产业。
4.健全协同机制,系统推进老年人再就业。建立健全“政策引导-权益保障-岗位供给-社会认同”的协同机制,一是在政策执行层面,严格落实民政部等19部门2025年4月29日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重点清理单位招聘中的年龄歧视条款;二是在权益保障方面,建立超龄劳动者最低工资指导线,试点弹性工伤保险制度,确保再就业老人享有同等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三是在岗位供给端,重点开发养老护理员、村社区助餐员等适老型岗位,同步开展智能设备操作、健康管理等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在社会认知层面,通过各级媒体宣传,强调再就业老人的首要动机是“发挥余热”“体现社会价值”等作用,消除“挤占青年岗位”的认知误区,形成“老有所为”的社会共识。
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王幸幸 联系电话:89288110)
宁波市奉化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