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为令 逆“风”而行 我区各地各部门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本报讯 昨天(30号),受台风“竹节草”影响,我区部分道路出现积水、漫水或塌方、树木倒伏阻碍通行安全等问题,我区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奔赴一线,全力投入防汛排险与交通保障工作。
“前方积水严重,请前往杜朗坪村绕行。”昨天上午,萧王庙街道大埠工业区南入口处积水严重,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江口中队交警及时赶到现场指挥。经过简易测量,现场最深水位超过1.5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交警第一时间在入口设置警示标志,并引导车辆有序绕行。
受强降雨影响,溪口镇直高线沿线出现山体滑坡、落石、树木倒伏等情况。自7月29日起,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溪口中队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定点监测+巡查排险”,及时消除各类路面安全隐患。
据悉,为防范台风“竹节草”带来的强降水导致道路通行不畅及各类安全隐患,我区交警部门闻“汛”而动,共组织320名警力投入抗台工作,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温暖的“荧光绿”安全防线。
昨天上午,尚界线13K路段及尚岭线出现毛竹倒伏、堆积现象,影响道路通行安全。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出行畅通,尚田街道应急抢险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毛竹清理工作。
在清理现场,抢险人员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业。他们手持各类工具,或对倒伏在路面的毛竹进行切割、搬运,或对道路两侧倾斜、存在安全隐患的毛竹进行加固或移除。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尚界线13K及尚岭线的倒伏毛竹清理完毕,道路恢复畅通。
昨天,雪岙至里村公路多处发生塌方,落石、泥流和倒伏的树木覆盖路面,造成交通受阻。险情发生后,溪口镇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抢险队伍顶着风雨赶赴现场,在塌方路段拉起警戒线,并调集挖掘机、铲车等设备展开清障作业。
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抢险工人陈师傅正和队友们清理散落在路面上的石块。“我们沿着山路一路清理,塌方的石块和泥沙都要尽快清走,以便尽早恢复交通。”陈师傅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坚定地说道。此时,前方的挖掘机正轰鸣着将一堆堆泥沙铲出道路,路面流淌的泥水不断冲刷着工人的小腿。截至下午4时,该道路已恢复通行。
昨天上午,岳林街道中山东路和天峰路交叉路口出现30厘米深积水,车辆无法通行。区水利局排水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闻“汛”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处理积水区域。区水利局排水中心主任王南虹说:“我们从早上7点开始作业,出动了6辆排涝车,利用专业强排设备进行排水处理,并且对堵塞点进行勘察疏通,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畅通。”随着市区降雨减弱,截至上午11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路面水位逐渐降低。
据悉,该中心针对城区易积水的13个点位全面铺开,当天共调动80余名抢险人员、6辆强排车、10余辆皮卡车、40余台水泵,已抢通金海路中医院附近、天峰路和中山路交叉口、岳林东路、汇诚路教堂门口等点位。
昨天,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闻“汛”而动,组织抢险队伍奔赴防汛保通一线。应急抢险人员在各汛情现场迅速设置安全警示、交通引导标牌,并用反光安全锥将隐患点围成交通封闭区,提示过往车辆绕行。因雨势过大,抢险人员采取人工协作的方式清除路基边坡小范围塌方、落石27处,清理倒伏在路面上的树木450处。截至昨天下午4时30分,此轮防汛保畅应急抢险共计投入巡查应急车辆52台次、巡查公路里程2890余公里,配套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大型自卸车等应急设备3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