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作提效率 “湖景蜜露”水蜜桃日采摘量稳步提升
记者 王怡宁 王林威 夏嘉莲
本报讯 七月的奉化,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蜜桃芬芳。正值“湖景蜜露”水蜜桃的采收旺季,桃农们忙着采摘、装箱、发货,干得热火朝天。
昨天上午,在萧王庙街道十八平农场的100余亩桃园里,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农场主袁义刚熟练地采摘、筛选着成熟的“湖景蜜露”。“7月1日上市以来,产量逐步提升,目前日采量在150到250公斤,”袁义刚介绍,“预计7月10日前后迎来采摘高峰。”值得关注的是,每个水蜜桃包装盒上都贴有“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桃子的“身份档案”,包括全程农事记录、采摘时间、质检报告、运输物流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锦屏街道的杨社长生态农场,2000株“湖景蜜露”也进入了盛采期。负责人杨武斌和工人们在包装线前忙碌,将一颗颗水蜜桃小心码入印有“奉化水蜜桃”标识的纸箱。“这两天日销150到200箱,上海、杭州的订单尤其多。”杨武斌介绍,“湖景蜜露”单果普遍超230克,果肉柔软多汁,糖度稳定在14度以上。
在尚田街道胖爸爸生态果园的分拣车间,景象更为现代。一台智能分拣机高效运转,每小时可分拣500-750公斤水蜜桃。传送带上,“湖景蜜露”列队前行,按预设规格精准分流。机械分拣后,工作人员紧随其后,对每一颗桃子进行复检,严格剔除外观瑕疵、成熟度欠佳的果实,“人机协作”共同守护奉化水蜜桃的“甜蜜”口碑。
随着便携式无损测糖仪、智能分拣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桃农对品质的把控愈发精准高效,推动着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迈进。区水蜜桃研究所副所长孙奇男介绍,作为奉化水蜜桃的当家品种,“湖景蜜露”种植面积约占全区3.5万亩桃园的50%,采摘期可持续至7月20日左右。预计今年“湖景蜜露”总产值可达3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甜蜜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