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非遗课,咖啡香里的增收单——斑竹村农文旅融合绘新篇
通讯员 江怿
7月20日,溪口镇斑竹村一场亲子非遗劳动研学,成了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斑竹村依托田间农耕资源、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体验式旅游”串联起农文旅链条,不仅让游客在劳作中触摸乡土、在传承中感知文化,更带动了村域消费,让咖啡店、农家饭店等业态迎来增收热潮。
上午8时,50余组亲子家庭卷起裤脚,深入玉米地、花生田亲手采摘劳作。这不仅是对“粒粒皆辛苦”的直观教育,更让城市家庭近距离感受农业生产的肌理,让“农耕”从书本概念变为可触摸的旅游体验,成为乡村旅游中最具“乡土味”的一环。劳作之后,亲子家庭分组参与传统非遗美食制作:石磨豆腐、石臼打麻糍。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始泡豆、磨浆、点卤,再从蒸米、捶打至成团,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地方非遗文化的活态演绎。这些曾是乡村日常的手艺,如今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IP,不少家庭在体验后特意购买新鲜豆腐、麻糍作为伴手礼,而这份对“乡土味”的喜爱,也延伸到了村里的消费场景中。
中午,亲子家庭围坐农家餐桌,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豆腐、麻糍与田间蔬果,完成“从田埂到舌尖”的闭环体验。这种“劳动换美食”的设计,让村里的农家饭店迎来客流高峰。“以前中午最多翻1次台,现在接待参加各个活动的家庭就陆续坐满了3轮,加上慕名前来的其他游客,客流量大幅度增加。”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单大姐笑着说,饭店顺势推出的“石磨豆腐煲”“现打麻糍”等特色菜,成了热门的招牌。
而村里的“拾山苑”咖啡馆则成为游客歇脚的热门地。店主介绍:“每到周末,带着孩子来体验非遗课的家长们常来店里点上一杯咖啡,搭配自制的麻糍,单日营业额比亲子研学活动开展前多了不少。后续,我们也会根据村里特色的时令食材推出相应的特色咖啡饮品和小食。”从田间劳作到非遗体验,再到咖啡香里的休憩,游客的每一次停留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力。
此次活动,正是斑竹村探索农文旅融合的缩影:以农业资源为基底,让土地成为旅游的“第一现场”;以文化遗产为灵魂,让非遗成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以体验互动为纽带,让游客成为乡村价值的“传播者”与“消费者”。未来,随着更多特色活动的推出,斑竹村将持续激活乡村资源,让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同频共振,让乡村旅游既留得住乡愁,也带得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