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舞点燃“银发”热情 嵌入式课堂托起老年教育“幸福圈”
记者 康诗文 何腾涛
本报讯 8月5日下午,奉化区夕阳红怡乐园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堂生动的手势舞课正在进行。40余名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地练习着每一个手指舞动作。这不仅是奉化老年大学嵌入式课堂的生动场景,更是创新老年教育模式、丰富“银发”精神文化生活的缩影。
“手臂再抬高些,这个转腕动作特别漂亮。”课堂上,工作人员一边示范,一边穿梭在学员间认真指导。学员戴有利是课堂的“积极分子”,她笑着说:“我最爱跳《唱支山歌给党听》手势舞,这首歌的歌词满怀对党的感恩,舞起来特别带劲儿。”手势舞课程自开设以来广受欢迎,95%的参与者能完整跟舞,不少老人还自发组建了练习小组,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学习成果,课堂也已经成为他们的新潮社交场。
作为奉化老年大学的校外教学点,奉化区夕阳红怡乐园构建了“课堂学习+兴趣活动+文艺展示”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我们与老年大学合作开设戏曲、声乐等课程,春秋季每周固定授课,目前参与文化活动的老人占比达60%。”奉化区夕阳红怡乐园副园长王水娟介绍道,通过这些课程,老人们不仅学到了新技能,更找到了归属感。“我们还在探索‘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的融合模式,比如将养生操与音乐结合,让老人在艺术享受中收获健康。”
今年以来,奉化老年大学致力“养老+教育”双效赋能,已在文芳老人护养院、滕头养生颐乐园、岳林康养院等5家养老机构试点嵌入式课堂,开展戏曲、八段锦、手机摄影等课程教学,共安排5位老师“送课入院”。
下一步,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将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融合镇街成校、农村文化礼堂等现有资源,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民生综合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场所办学,重点发展“银龄数字课堂”,培育老年文艺团队,打造具有奉化特色的老龄文化品牌,以共建共享推动老年教育扩容增量,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