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奉化地处象山港畔,境内有奉化水系和莼湖水系,平原河网密布,山溪源短流急,洪涝、干旱等灾情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调水、挡潮、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但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省、宁波市出台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奉化实际,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全面启动“345”工程,按照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建设防洪减灾安全体系和水资源供给体系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的重要保障,把配套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水生态环境作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把推进智慧水利作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基本建成防洪减灾安全体系。市城区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卫星城及中心镇达到20年一遇以上;重点保护区干流堤防按规划达标;海塘按标准海塘建设达标;基本建成流域综合防洪治涝工程体系;规划内病险水库和中小型水闸隐患消除,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治理完成,穿镇过村重要小流域治理基本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建成完善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继续实施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整治与水质保护项目,市原水供水能力达到18万吨/日,城镇和农村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7立方米以下;实现生活生产生态水资源统一调配。
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体系。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9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中适宜建设面积65%以上,田间灌排设施全面改善,农田水利的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初步建立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重要饮用水水库水质保持稳定向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主干河道成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依托,建成区河网治理率达到100%,重要镇区及中心村水环境得到综合治理;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到70%。
初步建立水利发展的保障体系。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调配、河道管理、基础研究等相适应的监测网络、水利信息数据库和综合应用平台基本建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行业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三、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山区平原沿海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布局
1.甬江防洪工程东江、剡江奉化段堤防综合整治项目
甬江防洪工程东江、剡江奉化段堤防综合整治项目是宁波市“十二五”水利发展重点项目,东江段工程建设范围从下宅弄至方桥三江口,全长21公里,砌筑加固两岸堤防42km,其中奉化段砌筑加固两岸堤防35.5km,建设防洪标准20年一遇,修建排涝闸、节制闸、桥梁及相关配套工程。剡江段工程从周村至小三江口,河道全长9.53km,建设防洪标准20年一遇,河道左岸为鄞州区,右岸为奉化市区域,砌筑加固两岸堤防16km,同时修建排涝闸、节制阀、桥梁等工程。
2.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
县江下游段防洪工程建设防洪标准20年一遇,从县江防洪工程一期延伸段末端南浦村到方桥陡门村,河道总长4.534km,途经进琳村、聚潮头村,穿越铜山河后沿河道折向东,在横里埭与丁家埭之间穿过,至陡门桥下游侧汇入东江。工程砌筑加固两岸堤防9.097km,修建排涝闸1座,通水闸9座,桥梁3座。
3.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
县江龙潭湿地公园防洪工程(县江尚田至广平堰段)位于奉化市主城区,河道总长2.4km,按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河道中设相应的堰坝、跌水、水闸以及桥梁。
4.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防洪减灾为中心,对保护重要镇村、大片农田、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小流域重要堤防按不同防御标准实施加高加固,分别对萧王庙街道的泉溪小流域、西坞街道的金溪小流域、溪口镇的岩头江跸驻江小流域、大堰镇的县溪小流域、莼湖镇的降诸溪小流域、裘村镇的峻壁溪小流域、松岙镇的小流域(包括东溪、松溪、大石坑溪、伍佰岙溪)7个镇街道的11条小流域进行治理。其中,泉溪、县溪、降诸溪、峻壁溪延续“十一五”规划进行整治。
重点整治穿镇过村骨干河道整治,其中溪口镇4处,分别位于夹溪、剡溪、小溪岙江及新建江;尚田镇15处,分别位于冷西溪、方门后溪、三山溪、县江、条宅江;大堰镇1处,为横溪江;莼湖镇3处,分别位于河泊所溪、湖蓝坑溪、漂溪;裘村镇6处,分别位于樟岙溪、芦溪、槽溪、银峰溪、后山溪及清凉寺溪;松岙镇4处,分别位于大埠河、大毛岙溪及淡溪,共建设28处堤防,长50.78km。
5.城区内河水环境整治
集中整治西坞、锦屏、岳林街道的内河及其水环境。西坞街道内河水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茗杨河、王府村江、东陈江、李四横江、下坞直东江、张江岸江、蔡桥江、虹桥江、孔峙江9条内河共18.8km河道及水环境治理。锦屏街道与岳林街道内河整治工程整治范围为境内所有河道,同时结合城市建设进行规划。其中锦屏街道内河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10.26km,岳林街道内河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31.16km。
6.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以水库、屋顶山塘加固保安为中心,结合防汛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监测与管理设施,全面提高水库安全度和管理水平。实施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62座万方以上的屋顶山塘全面整治;以镇、街道为单元分类推进400座山塘治理,其中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松岙镇全面完成辖区内水库山塘整治工程。
7.海塘维修加固工程
共需建设标准海塘6处,分别是莼湖的幸福塘、大塘、东、西湾塘,连接莼湖与裘村的黄家滩塘,裘村的外新塘与松岙的东、西湾塘。整治海塘总长5.438km,水闸7座。沿海设计标准2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海塘,对复测已发现与设计高程相比海塘沉降大于30cm的标准海塘全面实施维修加固。同时,根据沿海工业项目布局和保护区内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以及重要程度的变化,结合围垦工程的实施,适时调整、提高部分塘段的设计防御标准。
8.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奉化市共有水闸134座,目前有51座水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计划除险加固36座,拆除重建15座,重点拆除重建横江闸。横江闸位于奉化市东南侧象山港西北岸、裘村镇境内,安全类别为四类水闸,重建横江闸按50年一遇返工标准设计,内河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出。
9.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完成10万亩粮食功能区和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喷微灌设施受益面积3万亩,建成尚田农田水利示范区。完成亭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横山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灌区内辖尚田镇、岳林街道、锦屏街道、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江口街道,设计灌溉面积18.9万亩。
10.农民饮用水工程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71万人,通过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镇水厂、村级水站设备设施,并对管网进行合理布局和更新改造;东部沿海三镇饮用水问题,通过市第二水厂沿海供水工程给予解决;对于有条件纳入城市大管网和镇水厂管网的村级水站,利用增压等工程措施尽量联网,以便于统一管理;不能联网的村级水站,通过改造,达到农村饮用水标准,促使全市农村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
11.水资源安全保障工程
继续实施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整治与水质保护项目,分别是溪口风景区水资源保障工程、横山水库水资源保障工程、莼湖桐蕉司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及松岙镇大埠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
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大水利投入,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和力量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积极筹措财政水利资金,加大对水利的专项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综合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支出不低于20%;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水利建设与管理;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使用和管理水资源费;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不少于15%用于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建设。切实加强对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管理。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积极开展水利项目、设施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进洪水保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按照国家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落实国家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二是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后劲。加强城乡涉水事务统筹管理,进一步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完善调配水设施和管理机制,实行水库、河网、湖泊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一调度。建立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建设市场行业监管。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责任制,逐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健全河道行业管理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矛盾,实现河道管理全覆盖。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程分类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大中型水库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逐步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分类水价制度,阶梯式水价递增部分和累进加价主要用于节水技术研发推广、设施建设、管理和奖励。推进水利工程原水价格改革,城市供水原水价格按成本加适当利润核定,与公共供水销售价格同步调整。
三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优化水利发展环境。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防台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从今年开始,把水利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市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建立健全水利服务组织。健全完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事机构。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水利站的设置布局,充实镇(街道)水利服务人员,探索建立村级水务员制度,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水资源管理、防汛防台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市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一一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