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奉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相继出台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奉政发〔2009〕19号)和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奉政发〔2013〕40号),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农业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但当前仍存在土地流转期限过短、流转进展较慢、流转行为不够规范、土地流转缺乏风险保障、流转土地难成片集中经营等问题,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甬政发〔2014〕6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稳制活权原则,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按照“扩大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不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顺畅稳妥有序,流转关系长期稳定规范,流转土地集中连片高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16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和适度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65%和67%。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促进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化  
    1.加强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由农林局牵头建立市土地流转登记服务中心,确定1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全市土地流转管理、土地流转指导以及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登记等工作。各镇(街道)也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整合“三资”管理办公室和资产资源交易中心资源,调配1—2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土地承包和流转监督管理、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政策咨询、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和经营权证颁发、档案管理、纠纷调解等指导服务工作。镇(街道)要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确定村文书或出纳担任土地流转管理员,主要开展土地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工作。各镇(街道)要对通过村委托流转土地纳入镇(街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并对通过村委托流转3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颁发土地流转权证。 
    2.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镇村二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对流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应签订规范的并经鉴证的书面流转合同,报发包方和镇(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通过镇村委托流转的,应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书。流转合同参照省农业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格式》文本统一印制。全市要逐步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及时准确反映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经营信息。 
    (二)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1.积极推行委托流转。引导鼓励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鼓励实行整村连片流转(委托流转土地面积占全村土地面积80%以上且集中连片),流转土地要优先流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集中连片流转过程中,对一些仍需耕种不愿流转的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协调,在自愿基础上进行调整。 
    2.鼓励以入股方式流转。鼓励村经济合作社以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实行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实行统一经营,也可以采取出租、入股等经营形式。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保底分配,二次分红。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3.推进土地季节性流转。在我市以单季稻为主的水稻种植区,要积极引导经营主体之间对所需土地进行季节性流转,如农业企业将种植蔺草的土地在空闲时季节性流转给粮食大户种植单季稻,种植单季稻种粮大户把冬闲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种植春季马铃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经营主体双赢。 
    (三)强化土地流转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1.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按照中央、省和宁波市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把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等落实到户,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抵押登记试点,使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能得到有效体现。 
    2.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各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中心要定期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指导农户一般可采用晚稻谷实物量为土地流转价格的方法,按国家确定的晚稻谷中心价来折算亩租金,并根据流转双方意愿在合同中明确土地流转价格调整年限,一般3—5年调整一次。 
    3.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在土地流转中可能因流入土地经营主体依法破产、死亡或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无法履行流转合同,导致流出农户不能获得相应租金。各镇(街道)和村流转服务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寻找新的经营主体,解决土地经营问题。同时,市里设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由镇(街道)按一定程序对受损失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保障流出土地农户正当利益。 
    4.强化社会保障机制。鼓励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土地,农户将全部承包土地剩余期限内的经营权,委托镇、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流转的,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在参加就业培训和接受岗位推介时享受被征地人员同等待遇,其家庭成员在按规定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时,市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补助。探索建立农民退出土地承包权的权益补偿机制与管理办法。 
    (四)明确土地流转重点区块,提高土地流转质量 
    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土地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要求,重点推进粮食功能区、农业示范区等区域土地流转工作,对下山移民、外出打工较多的村土地也要进行重点流转。将流转的土地由村统一规划,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对经营主体的监管,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特别是在粮食功能区不得出现多年生花木和草坪种植及挖塘养殖等现象。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市里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2014年到201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包括宁波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1.土地流转补助。从2014年起,对流出期限10年以上,通过村委托流转或参加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户,一次性给予流出土地每亩250元补助。对委托流转或土地股份合作、面积在100亩以上300亩以下且流出期限10年以上的村,一次性给予2万元补助;对委托流转或土地股份合作、面积在300亩以上且流出期限10年以上的村,一次性给予4万元补助。对通过镇、村委托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上且流出期限5年以上的土地流转,2014年继续按照“奉政发〔2013〕40号”执行,2015年起不再进行补助。 
    2.整村流转补助。对实行整村连片委托流转或土地股份合作、面积在500亩以上且转期限10年以上的村,市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含2014年以后土地流转对村级历年补助)。 
    3.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市财政按每年新增流出期限10年以上且通过村委托土地流转面积每亩50元标准转移支付给镇(街道)财政,由镇(街道)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对辖区内土地流转中无法获得土地租金的流出农户进行适当补助。 
    4.镇(街道)土地流转工作以奖代补资金。每年对管理规范、服务到位,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或新增整村委托流转的村3个以上,给予3万元奖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00亩以上或新增整村委托流转的村2个以上,给予2万元奖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给予1万元奖励。 
    (二)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鼓励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加大政府引导、项目建设、金融保险、用地用电、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壮大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引导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扩大农村土地流转需求市场。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并通过村委托流转签订规范合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按规定程序审批,允许其占用经营面积的0.3—0.5%的土地建造简易设施,期满后自行拆除,恢复耕作。市农业小额担保公司要优先为规模经营主体担供信用担保。市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四、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市农林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农办、发改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国土资源局、农林局、海洋渔业局、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奉化支行等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组建相应组织,研究制订具体政策措施,健全镇村二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组织,每年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二)强化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研究制订相关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指导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发改部门要加强规划,支持流转程度高的区域发展现代农业;财政部门要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加强土地用途监管,协助农业部门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人力社保部门要做好土地流转农户就业培训和岗位推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等服务保障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简化程序、放宽条件、优化服务,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开辟快速通道。 
    本意见自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奉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0月10日

奉政办发〔2014〕116号奉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