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夫妇在甬热心公益15年
记者 毛淦颉
“求帮忙求扩散!一位来自德国为中国服务15年的老人肺癌晚期!”昨天(23号),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则信息刷屏。在这则消息里,记者获悉,当事老人伊芙琳和丈夫爱卡德因工作从德国来到宁波,在过去的10多年里,他们一直用爱帮助身边的中国人,和这片土地结下了深深的情谊。然而不幸的是,伊芙琳于两年前被确诊为肺癌晚期,鉴于极大的经济压力,1月21日,夫妇二人在网上发起了筹款。
两年前妻子查出患了肺癌
在和爱卡德先生的交谈中,记者得知,他和妻子今年都65岁,结婚已25年多了。2004年,爱卡德先生作为外国专家应邀来到宁波一家公司,伊芙琳就跟着丈夫来到了宁波。目前,爱卡德是宁波一所大学的德语教师,同时还是中国国际商会宁波外籍专家委员会主席,一直热衷改善人居环境和和谐生态保护事业,并为此建言献策。伊芙琳由于身体原因已退休。
“宁波人很友好,非常欢迎外国朋友,我们热爱宁波,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在中国是幸福和幸运的,打算在此长期居住。”爱卡德先生说。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伊芙琳查出肺癌晚期,多次到李惠利医院呼吸科治疗。爱卡德夫妇在中国没有合适的保险,每次住院化疗都是自费的,两年的治疗几乎耗尽了夫妇俩所有的积蓄。
十余年坚持公益回馈社会
十多年来,爱卡德夫妇一直热心公益,用爱给予这片土地温暖。他们初来宁波时就曾给宁波慈善联合会捐款,以帮助中国西部的人民。汶川大地震时,他们和朋友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一直以来,夫妇二人一边工作一边为福利院做义工做慈善,几乎每周会抽几个小时花在志愿服务中。在他们的感召下,上百位在宁波的外国友人加入到宁波的一所民工学校中,给孩子们当免费外教,带去书本和日用品,同时配合政府部门积极为残障人士推广电子商务业务,使残障人士可以在家里工作,自力更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在伊芙琳生病前,爱卡德每周在酒店大堂组织英文派对,鼓励孩子们来找他练口语。去年,爱卡德在一次聚会中筹措了2000多元和许多毛绒玩具,委托宁波慈善总会交到孩子们手中。病床上的伊芙琳更是让人佩服,她的新年愿望是在2018年举办一次民工子弟夏令营,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我们很享受在中国的生活,并认为应该把幸福回报给中国人。如果能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由于爱卡德夫妇为宁波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爱卡德先生被邀请担任宁波市民间旅游推广大使,并于2008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茶花奖”。2010年,爱卡德先生在3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世博会滕头馆馆长,代表所有宁波人接待海内外的游客。“那是我一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光,希望我还有机会为奉化和滕头做点贡献。”爱卡德先生说。
宁波市民以爱回报德国友人
伊芙琳罹病的信息发出后,短短一天内就被1000多位热心市民转发,3000多人捐款,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筹集完毕128888元的目标金额,捐款次数达到3319人次。还有好心的市民转赠数万元的进口药品给伊芙琳,保证其6周的治疗。不少网友送上祝福,愿两位可爱的德国友人好人有好报,能在宁波感受到家的温暖。对此,爱卡德夫妇表示:“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城市极大的温暖。我们将会对病情持乐观态度,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