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竹农忙做竹制品
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何好斌
奉化新闻网讯 萧王庙许家山的竹农依旧忙着编竹筐竹箩、扎扫帚等,不少竹制品早已被回乡探亲的顾客预订了。
在村民江尚慈的家,记者只见他与老伴一起正在赶制100多只竹筐。江尚慈有板有眼地打眼钻孔上扣,一旁的妻子在娴熟地编竹筐。
“从小就开始学习编竹筐、扎扫帚,这也是山里人的基本功,一般村民都会干这些粗活。在毛竹山刚承包到户时,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编竹筐竹箩、扎扫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早在20多年前,不少村民靠此一年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在当时也算不错了。现在生意每况愈下,2017年,我编竹筐收入2万元左右,还是烤油焖笋生意好。”江尚慈今年64岁,编竹筐竹箩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编一只竹筐需要毛竹原料8公斤,光成本就要5元左右,还要铅丝等。江尚慈和妻子一起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5时,一天顶多能编10只竹筐。扎一把扫帚能卖八九元,还要运到城区去销售,现在上门来收购的人越来越少,只因江尚慈放不下这门手艺,仍一直在坚守中。江尚慈说,虽然生意有些清淡,但是凭着自己的信誉和手艺,每年还是能接到不少订单,很多客户都舍近求远买他的竹筐和扫帚,倒也生活无忧。“春节的时候,山外的人见到这些原生态的竹制品也还是会买。”
村民葛位品扳着手指对记者说,全村有5000亩左右的毛竹山,早在20年前供销社保证收购时每株毛竹能卖到9元,现在一株重达15公斤的毛竹也只能卖到10元。因为毛竹的用途在渐渐减少。从前,因为山里人收入高,不少外面的姑娘都纷纷嫁到山里来。如今,山里年轻人都向往城市生活,远走高飞。现在,编竹箩、竹筐和扎扫帚的都是中老年人,他担心这门手艺最终会失传。
村支书袁国炳告诉记者,许家山竹农编出来的竹筐、竹箩和扫帚,质量绝对可靠,如今也成了许家山村的一大特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