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蛋大王”郑源兴后人回乡祭祖


    记者 沈珞 陈礼明

    奉化新闻网讯 4月6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叱咤商界的“蛋大王”郑源兴的孙女郑美珠等一行,从香港、美国等地回到祖籍地萧王庙街道慈林村祭祖。
  下午4时左右,在村民郑和能家中,记者碰到了刚祭祖回来的郑美珠及女儿女婿和其表妹戴丽荣。郑和能是郑美珠的远房婶婶,得知郑美珠要来祭祖,她早早做了准备。对郑氏家族颇有研究的中国人民银行奉化支行退休职员袁巨高、宁波大学教授孙善根和区档案局档案管理科副科长许霖等一起赶来看望郑美珠。
  郑源兴(1891-1955),字福明,萧王庙慈林村人。上世纪30年代,郑源兴被聘为世界蛋业公会理事,人称“蛋大王”。郑源兴夫妇及儿子郑文俊夫妇身后皆归葬于慈林。每年,郑氏后人均来祭祖扫墓。2001年、2004年,郑氏后人出资建造郑源兴纪念牌坊和以郑源兴夫人冯蕉影命名的纪念亭。纪念牌坊落成那年,郑源兴的20多位后代从世界各地赶来。
  郑美珠出生于1942年,是郑源兴的长孙女,和祖父母一同生活了六七年,也是他们最宠爱的孙女。她介绍了不少“蛋大王”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祖父早餐吃两碗稀饭,祖母吃一碗,但两个人只吃一个咸蛋。”“一件衣服,领子和袖子要缝补3次才舍得扔。”“每次我有磕碰摔伤,清理包扎伤口是祖父包揽的事。”……
  戴丽荣是郑源兴女儿郑爱青的长女,她拿出一张郑源兴夫妇的合影,但已无法确定拍摄时间。“祖父母生了一儿一女,父亲郑文俊和姑母郑爱青膝下各有5个子女,第三代现在有27人,分散在香港和欧美。”郑美珠欣慰地向记者介绍了郑家子嗣的现状,此次和她随行的小女儿就职于金融行业,女婿是香港大学教师。
  袁巨高向郑美珠介绍了郑氏族谱的情况,约定复制后送一套给郑美珠。孙善根教授认为,郑源兴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他致力研究多年,目前正在编撰郑源兴年谱,并带来了序言草稿给郑美珠看。
  戴丽荣告诉记者,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她和表姐郑美珠一同撰写出版了《华人大班郑源兴》一书,供家族纪念惠存,让晚辈知晓有这么一位祖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