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汉服爱好者自发组织花朝节活动

    记者 袁伟鑫 
    本报讯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首汉代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描写古代女子穿着汉服的情景,在前不久的林家桃园再现,十多位汉服爱好者身着各色汉服畅游桃园,并按照传统节俗行献香、献花等礼仪,再现了一场古老的花朝节祈福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围观。 
    组织者王晓佩是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她的丈夫是一位摄影师,平时经常会接触一些古装写真的摄影,而王晓佩则为拍照的女孩化妆。“拍古装写真自然要涉及古妆,逐渐开始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服的美丽和它背后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我有些痴迷。”王晓佩说,以前总以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只有旗袍,后来通过学习了解到,旗袍是满族服饰,而汉族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前些年,拍古装写真的人越来越多,但汉服和那些拍写真的古装还是有区别的,写真的古装很多都是臆想出来,加入了现代创意元素,而汉服不但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同时其清淡平易的风格也符合现代审美。 
    去年,王晓佩报名参加了位于杭州的古妆培训,对汉服文化的了解更深入了。“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是展示汉服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每年春天,杭州、福州、苏州等地都会举办花朝节,祭祀花神,游园踏春,吸引了众多游客。”王晓佩告诉记者,古时花朝节中,3月是桃花花神的生日。她觉得我区的水蜜桃文化节和花朝节很契合,能够将汉服文化融入到水蜜桃文化节中。为此,今年她和几位汉服爱好者商量后,决定自发到林家桃园开展花朝节活动。“当时我们组织了十多个人,进行了祭花神的仪式,还邀请了摄影爱好者拍摄,现场围观的游客非常多。”王晓佩说。 
    “以前,很多人并不清楚汉服的定义,常常把旗袍、戏服、影楼服等和汉服混淆。其实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的款式、布料、刺绣等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含义。”王晓佩说,虽然这次花朝节的活动是自发组织的,不过她还是希望在明年的水蜜桃文化节上,有一些汉服、花朝节这类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