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宁波市奉化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索引号 | 11330283002979996P/2020-91577 | 组配分类 |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预公开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0-03-10 |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消除我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从源头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不下降并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宁波市“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甬政办发〔2020〕7号)文件精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已拟定《宁波市奉化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4月10日。意见反馈方式为:电话89286053;电子邮箱:fenghua@ningbo.gov.cn;通讯地址:奉化区锦屏南路一号。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0日
宁波市奉化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按照“划、立、治”三项任务要求,开展“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切实消除饮用水水源风险隐患,保障全区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整治工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重要指标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水源水质显著提高,水质100%达标,建立健全“社会重视、责任明晰、措施有效”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保护区基础工作
1.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一源一策”管理,进一步完善“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自然地理及经济社会资料等基本信息、水质状况、污染状况和环境管理等情况,整理饮用水水源地空间信息资料,根据保护区划定情况,明确矢量边界及相关信息,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规范勘界立标及隔离防护设置。根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33-2015)等规定,持续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保护区勘界立标,并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相衔接,明确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的边界和管理范围,设置界碑或界桩。完善保护区标识,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规定,在保护区范围内农村居民点、公路两侧、取水口等区域设置保护宣传牌、安全警示牌、管理要求牌等,并定期检查更新。保护区内有道路穿越的,要建设防撞护栏、事故导流槽和应急池等设施。县级以上保护区须设置短信提示。强化一级保护区整体隔离,采取铁丝网、围栏等物理隔离措施或防护林等生物隔离工程,严禁与保护水源无关的人类活动,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3.推进水质达标建设。以保护饮用水水源水质为核心,进一步梳理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20年底前,完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稳定)方案的编制,采取一源一策、精准施策,确保保护区水质达到目标要求。对超标水源,要制定限期达标方案,并对准保护区汇水区域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确保全面达到目标水质要求;对现状水质虽已达标但波动较大的,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适时采取清库、清淤等工程措施,有效防止水质反弹。对于准保护区,要从保护水质出发,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和正面清单制度(详见附件),严控各类建设项目及开发建设强度,筑牢饮用水水源安全底线。对于萧王庙街道活动堰、西坞街道金溪河等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稳定)方案编制范围应包含保护区外的汇水区域,要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和开发强度,并制定管控要求、落实工程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
(二)开展保护区综合整治
1.分类整治保护区内工业企业。保护区禁止设置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全部拆除或关闭。一级保护区内所有工业企业、二级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必须全部关停或搬迁;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危险化学品或煤炭、矿砂、水泥等装卸作业和水上加油;准保护区内三类工业企业依法全部关停或搬迁,二类工业企业中有生产性废水产生且无法引到保护区外排放的,依法全部关停或搬迁。准保护区内一类、二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必须进行收集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原则上引到水源保护区外排放,若不具备外引条件的,可通过农田灌溉、植树造林等方式回用,或排入湿地等进行深度处理。(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积极整治保护区内旅游项目。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旅游建设项目;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旅游建设项目;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旅游建设项目。已建成的由属地镇(街道)依法拆除或者关闭。在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从事其他旅游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牵头领导:张巍;牵头单位:区文广旅体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3.全面拆除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全面排查保护区内违章建筑,依法依规予以拆除。结合“无违建区县(市)”创建要求,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查力度,严格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新增违章建筑。(牵头领导:傅岳炳;牵头单位:区三改一拆办;配合单位:区综合执法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4.加强保护区内生活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建设与污染物产生相配套的治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实行管网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不能实行管网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实行单户或联户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收集并无害化处置,涉及到农家乐、民宿的,要按照《农家乐、民宿餐饮污水隔油技术指南》(浙环函〔2018〕550号)要求执行。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原则上可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引到保护区外排放;若不具备外引条件的,可通过农田灌溉、植树造林等方式回用,或排入湿地等进行深度处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运维,2020年底前,保护区内的村庄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并实现标准化运维。(牵头领导:傅岳炳;牵头单位:区综合执法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5.加大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开展畜禽养殖、网箱养殖等污染水源的养殖活动;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开展网箱养殖、坑塘养殖、水面围网养殖等活动,保护区划定前已有的,依法全部拆除或关闭;分散式畜禽养殖废物全部资源化利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农业种植和经济林,已有农业种植应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逐步退出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鼓励施用有机肥,积极推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开展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牵头领导:张巍;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禁止毁林开荒行为,水源涵养林建设应满足《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26903—2011)要求。(牵头领导:傅岳炳;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建立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安全保障、事故应急、监测监控、年度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加强保护区风险管控。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调查评估,定期检查各项管理和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建立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预警机制、危化品运输管理制度、风险源名录,并制定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定期组织演练。(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提高保护区水质预警监测能力。加大保护区水质监测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水质自动化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水质变化情况。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建立饮用水水源风险管理系统,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保护区分级预警体系,及时发出安全预警。(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4.加强保护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坚决查处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公开查处结果,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和挂牌督办,严防污染反弹。(牵头领导:杜中权;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单位:区水利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5.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快建立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着力消除各类污染隐患。加强对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落实各项净水措施,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高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设施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及水厂水质的监测和检测。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牵头领导:张巍;牵头单位:区水利局;配合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加强保护区管理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责任制度。根据保护区划分方案和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辖区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
(二)加强部门联动。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区发改局要做好治理保护项目审批,加快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区财政局要广开融资渠道,增加治理保护资金投入;区公安分局要加强对危化品运输的监管力度,完善保护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并设置相应警示标志;区生态环境分局要加强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严厉打击污染饮用水水源行为;区水利局要加快治理保护项目推进,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提升;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区文广旅体局要加强对保护区内旅游项目监管,依法取缔一级保护区内旅游活动;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要做好保护区内和周边的规划管控。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保护区整治工作列入区政府2020年督查工作重点,并纳入美丽奉化、五水共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生态创建、生态补偿、区域限批、资金分配等挂钩,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评估,切实提升工作成效。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不力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要对责任领导约谈问责。
本方案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消除我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从源头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不下降并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宁波市“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甬政办发〔2020〕7号)文件精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我区拟定《宁波市奉化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于2020年3月10日至2020年4月10日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期间,共收到意见2条,主要包括:
(一)张某提出在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中的“积极整治保护区内旅游项目”小点,建议明确保护区旅游项目的负面清单。
(二)谢某建在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中“建立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下“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小点,因为“切实加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着力消除各类污染隐患”为区生态环境分局的职责范围,故建议在此处的配合单位中加入“区生态环境分局”。
针对提出的上述问题,区人民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
(一)关于第一个意见。因在《奉化区“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公布实施后,下步将研究保护区旅游项目负面清单,在本正式工作方案中暂时不细分明确,故对张先生所提的意见不予以采纳。
(二)关于第二个意见,予以采纳。
特此说明。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