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零污染村”理念的践行者

记者 毛淦颉

  近年来,大堰镇箭岭村积极探索并实施“生态酵素+环保集市+循环农业”的垃圾分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个“零污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金奖等荣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日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奉化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在大堰镇开展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

  箭岭村近几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全村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其中,该村垃圾分类巾帼志愿者团队尤为关键。这个团队共45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她们清理河道,制做环保酵素,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并为每个月的环保集市出资出力。村妇联主席康巧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12月起,箭岭村着力打造“零污染村”,为了使村民对垃圾分类有更深的了解,康巧叶在村里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制作垃圾分类、环保酵素海报等,有效宣传引导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喊出了“坚持零污染,保护源头水”的口号,通过身体力行推广环保理念,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并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如今,村民们从当初随意丢弃垃圾,到现在看到地上、河里有垃圾,就主动捡起并分类投放,环保意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对于箭岭村的村民来说,每月一次的环保集市,是他们最为期盼的“盛会”。每次开展环保集市时,箭岭村的公交站附近总是人山人海。5公斤旧衣服为1分、80个易拉罐为2分、150个烟盒为3分……村民们高兴地用一月积攒的旧衣物、矿泉水瓶、废旧纸箱等,根据分数换取肥皂、热水瓶、剪刀、牙刷、抹布等日常用品。而康巧叶和其他志愿者则忙着为大家清点、分类、打包、记账等,随后联系专门的人员定期来村里回收,促进垃圾分类。

  据康巧叶介绍,箭岭村从2018年1月1日开展环保集市起,至今已进行了28期,实现近80%的村庄垃圾自我消化。目前,大堰镇已有8个行政村推行环保集市行动,除疫情期间外每月定期开市,受众覆盖6000余名常住大堰村民。环保集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村民,一些居住在大堰休养的外籍村民也自发参加环保集市活动。

  为了实现变废为宝,康巧叶充分利用桃子、蔬菜叶、苹果等新鲜垃圾,按照固定的比例制作环保酵素,用有机酵素肥代替农业化肥,浇灌村里的30亩猕猴桃、20亩水稻田和2亩土豆田,既健康又环保。

  防疫期间,康巧叶带头组建了一支“娘子军”,和女儿及邻居王荷丽母女4人一起为防疫值守人员无偿送餐。白天,她们是村里的志愿者,上门走访排摸,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加强疫情知识宣传。傍晚,她们一起制作芝麻团、饺子、麦饼、炒年糕、茶叶蛋等点心,为值守人员送餐。晚饭后开始准备食材,再开车送到大堰镇各疫情防控检测站,到家时往往已是凌晨,一连坚持了20余天。“疫情期间,大家为了村子的平安夜以继日值勤,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事情。”康巧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