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玩具
据奉化市志记载,稻草玩具编扎制作工艺大约起始于南宋,时境内普遍流行编扎和舞“谷龙(俗称稻草龙、草龙)”的习俗,其后用稻草编扎玩具的种类便逐渐增多,如人们在秋收后用稻草编扎成逐、狗、猪、羊、牛、马、鸡、鸭、鹅、猴等等动物,供孩子们玩耍。再后来布龙的出现取代了草龙,近现代玩具行业的诞生又取代了稻草玩具,故建国后农民们再制作稻草玩具的已极其罕见,目前也仅少数老农民知道稻草玩具,会制作的更少,仅几个人而已。近年来,奉化三石农庄对该项民间手工技艺进行了挖掘,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已编扎出多种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和玩具,供人们游乐欣赏,让许多游客大开眼界,还被一些国外游客称之为“这就是中国的文化”。
稻草玩具编扎的主要原材料是稻草和小木料,制作流程是选取好材料、用小木料做好需制作动物的骨架、捆包稻草、捆扎草绳、编扎安装好腿、嘴、耳朵、尾巴等动物肢体后即可。使用的有柴刀、小锯、小榔头、铁丝、铁钉、钳子、木钻等常用小工具。现在当地还编扎了草人、草灯、草屋、草亭、草仓等等稻草器物,增加和丰富了稻草编织的内容,同时也打算普及稻草玩具乐园,更大范围内承传和培养新一代的编织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