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 长:郭 昶
副组长:邬静娜
组 员:各班班主任和保健教师
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具体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组设置如下:
1.医疗救治组:对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救治,并及时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对现场予以保护,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成员:舒静波 李 倩 李惠春
2.卫生防疫组:负责校内疫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实施环境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用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传教育和疫情报告等。
成员:王斌年 邬路凯 方璐莎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6.加强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五、监测
1.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形成校领导--校医--班主任--班长--宿舍长的学生健康监测网络。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学校要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日常监测。由班主任或校医每日早晨观察、询问、了解、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如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皮疹、黄疸、精神萎靡等症状;或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等,应立即报告,同时做好记录。
3.对因病缺勤、缺课学生进行监测。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如怀疑是传染病、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4.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向各级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监测信息,经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确认为传染病后,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并上报县教体局安全办
六、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
(2)校医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时内向属地防疫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上报。
2.应急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技机构诊治。
(2)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七、各类传染病病人的疑似症状
1.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症状很像感冒。表现为流涕、头痛、咽喉痛等,
随着细菌侵入血液或脑膜,则出现败血症、高烧、怕冷、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全身酸痛,皮肤黏膜有瘀斑等症状。严重时病人脖子强制抽风、昏迷,如不及时救治,则有生命危险。
2.流行性感冒
(1)有与流感病人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
(2)起初急骤,全身症状较重,有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
等。上呼吸道症状有鼻塞、流涕、咽痛等。
(3)体征可见面颊潮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可见疱疹。
3.麻疹
(1)起病2——3天 口腔粘膜处出现细小的点状的灰白色麻疹黏膜斑。
(2)发病的3——5天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初见于耳后发际,直至扩散到全身。
4.风疹
(1)发病前2——3周内与风疹患者接触史。
(2)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低热,持续1-2天。
(3)出现皮疹,于1天内迅速延及躯干和四肢,症为淡红色斑丘疹。
5.腮腺炎
(1)有接触史
(2)一侧或双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肿大,边缘不清,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明显。
6.传染性结膜炎
(1)有接触史
(2)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麻痛、流泪。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眼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
7.水痘
(1)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
(2)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后变为疱疹,形似露珠,有剧痒。
8.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症状与一般流感症状相似。一般包括发热、咳嗽、咽喉痛、流鼻涕或鼻塞、全身疼痛、头痛、寒战和疲劳。一些人还可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同样,甲型H1N1流感病人也可以像季节性流感病人一样出现重症病例或死亡。
9.手足口病
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发热通常在38摄氏度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头痛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合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会下降。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水肿、天菌性脑膜炎、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