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接诊两例产后抑郁咨询者,一例是产后42天检查后在医生建议下来咨询,时间尚短,考虑为产后抑郁倾向,经过访谈后进行自我调整;另一例是产后一年,已是经过辗转多地就诊、长期自我挣扎无法摆脱,考虑产后抑郁症,必须结合药物治疗。
认识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是大多数产妇生产后都会经历的过程。一般在产后2天~3天开始出现,5-7天左右达到一个高峰值,以后逐渐好转。它是一种情绪或状态,是一过性、生理性的。一般情况下,在家人的帮助和照料下,能够在产后两周内慢慢得到缓解。
产后抑郁症则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一种精神疾病,是病理性的,光靠产妇自己和家人的照料无法缓解,必须通过很长时间持续的治疗才可能恢复。
据统计,我国女性产后抑郁的倾向高达50%~70%,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0%~15%。产后抑郁症不一定是产后才出现,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往往早在怀孕或生产前,就已经面临精神障碍,但却被家人忽视了,直到产后才明显地表现出来。产后两周是区别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期。如果产后两周,产妇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依然没有恢复正常,并出现异常举动,家人就应留意,及时找神经科、精神科专家就诊,进行对症治疗。
产后抑郁主要有三大原因
1.角色转变 生孩子后,女性的社会角色突然发生转变,很多宝妈来不及调整状态去适应这种变化,对照料宝宝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会产生挫败感,导致情绪低落。
2.激素水平骤变 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升高,生完孩子后又会急速回降,这种骤变会引起产妇情绪低落。
3.生活节奏改变 宝宝刚出生的几天,新手妈妈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会面临睡眠障碍,常常出现刚睡着,宝宝又哭了的情况,因为持续睡眠不足而导致抑郁。
另外,生产过程不顺利或宝宝不健康、夫妻、婆媳关系不好等家庭环境原因,以及产妇性格内向、好强等自身性格原因都有可能加重产后抑郁。
有下列变化要警惕产后抑郁
对产妇自身来说,当出现以下心理或情绪变化时,要警惕自己可能正在经历产后抑郁。
1、像生病了,但因为没有咳出声,没有流鼻涕,家里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生病了。
2、家人为了照顾方便,就把宝宝的婴儿床移到了客厅。听见他们在外面逗小孩,觉得好像他们才是一个世界的人。
3、孩子一直在哭,吃不到奶,心烦,觉得特别难受。
4、从朋友圈看到自己的朋友在事业上有很多的进步,看看自己好像停留在原地,对未来很担心。
5.莫名其妙生气、想哭,内心觉得委曲无人理解。
6.对照顾宝宝没有兴趣。
请新妈妈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若自己无法调整,要及时主动求助,及早进行干预。
产后抑郁的自我调整法
如何自然过渡预防产后抑郁呢?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自我调适法:如果产后情绪忧郁,不要回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让心绪放松,等待让身体对激素水平变化的适应。相信产后忧郁是一个过程。
主动求助法: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放松充电法: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行为调整法: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食物治疗法: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适量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做快乐妈妈,育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