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全城寻找的“一位热爱上海的老人”找到了 听他讲述油焖笋背后的暖心故事

记者 傅新欣

本报讯  4月17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收到了140多瓶奉化特产油焖笋以及一封给上海人民的手写信,落款是“一位热爱上海的老人”。经多方寻找、多次沟通,昨天下午,记者终于找到这位老人,听他讲述油焖笋背后的暖心故事。

老人名叫毛佰钧,祖籍奉化溪口,1946年出生于衢州,后赴上海生活。1962年,16岁的毛佰钧随父亲回到家乡溪口镇界岭村。当了10来年农民后,1974年9月,机缘巧合下,毛佰钧开始了为期30年的教育生涯。

“60年间,我仅仅回过一次上海,还是办理手续,心里甚是想念。”毛佰钧说道,当通过新闻得知上海疫情形势严峻,上海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遇到困难后,他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名党员,上海人民遇到困难我应该挺身而出。作为曾经的第二故乡,我也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得知有渠道能把蔬菜送到上海后,他第二天早上不到5时便起床,和老伴一起坐公交车到界岭村,花费整整3个小时,挖了150多公斤雷笋。由于老人年纪大,体力有限,肩膀难以承受笋的重量,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用小推车搬运雷笋。期间,他不敢松懈,马不停蹄将笋搬上公交车,运送回家,又一刻不停地与邻居一起剥笋、洗笋、切笋……一直忙碌到深夜11时,140余瓶油焖笋才制作完成。“在得知这些笋将送给上海人民后,邻居朋友纷纷参与,这才加快了油焖笋的制作进程。随着一瓶瓶油焖笋制作成功,送到上海市人民手中,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毛佰钧说道。

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毛佰钧积极参与区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公益事业,还经常帮助街坊邻居纾忧解困。“毛佰钧是个热心快肠的人,平日里也很节俭。还时常帮助邻里解决问题,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邻居王女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