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西坞街道推出线上点单平台 行动不便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陈银儿

本报讯  日前,西坞街道“来料加工”线上点单平台正式上线。指尖点单、一键呼叫,便可实现“坐等上门”式就业。对于行动不便群体来说,这种服务为其更高质量、更低门槛就业开辟了新路径。

62岁的王松丽是山下地村村民,因腿脚不便无法外出打工。如今,她已经是来料加工超市的“熟面孔”。“以前绝对想不到,我现在能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王松丽说,当听邻居说起来料加工有几十种手工活可挑选时,自己真的不敢相信。以前,她也去应聘过一些工作,但是由于年纪大、腿脚不好,招工的人对她存有顾虑,当场拒绝也是常有的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松丽联系了村来料加工超市经纪人熊威儿,询问对方能否给自己一些可以带回家干的活。熊威儿根据她的需求,筛选出几种适合她的加工产品。比较之后,王松丽选择产品包装折叠作为自己的“入门活”。

家住庙后周村的芳芳因类风湿关节炎造成行走困难,此前未曾有过一份正式的工作。“有了来料加工后,我在家看看电视、动动手,每天就能赚100元左右。”芳芳坦言,自己虽有残疾,但愿意学,也很想做点事情。以前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现在自己常与村民讨论产品加工的进度,比一比谁更熟练,慢慢地,还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记者见到芳芳时,她正在线上点单平台浏览培训信息。她说:“我打算参加更多的线上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争取做更有技术含量的活提高收入。”

为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水平,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西坞街道还定期开展残疾人创业培训班,集中组织有就业能力和有工作意愿的残疾人学习技能。此外,部分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也在加快推行,逐步实现残疾人“室内行动安全、如厕洗澡便利、居家环境改善、照顾负担减轻”等目标,为“家门口”就业提供更人性化的硬件支撑。

“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更是家人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西坞街道妇联主席邬路维说,令她最欣慰、最有成就感的是,这些残疾人工作后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明显提升,有些人还加入了村里的志愿者队伍。

据了解,来料加工主要是通过“企业发包业务、经纪人承揽调度、农户(加工点)按需生产”的加工模式,帮助农村闲散劳动力拓宽增收渠道,让有意愿、想致富的低收入农户、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西坞街道因有众多企业和工业经济基础优势,来料加工项目推广迅速,如今“用户”已遍及街道各村。目前,参与“来料加工”的残疾人共75名,总收入超过1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