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生产韧性 探索发展之道——来自企业一线的报道②
记者 黄嘉婷
疫情当下,需求不振、供应链不畅、订单流失……企业各有各的“烦恼”。面对严峻形势,如何激活生产韧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走访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奥迪斯丹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老K制衣有限公司,探索承压下的企业应对之举与求变之路。
主动布局,拓宽市场空间
9条生产线开足马力,800余名员工各司其职,在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大家马不停蹄赶生产,一片繁忙景象。今日食品是我国最大型的金枪鱼生产基地之一,自1996年成立以来,深耕金枪鱼加工,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疫情期间,公司一方面主动布局,发展深加工,另一方面启动闭环管理,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劳动密集型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抓好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为此,公司调剂厂区内150间寝室,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此外,公司未雨绸缪,除了备足生产原料、仓库资源等生产物资,还配足防疫和生活等物资,努力保质保量完成订单。
今日食品常务副总经理石祚锋表示,疫情发生以来,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金枪鱼原料短缺,公司不断探索精加工,最大程度利用好每一条鱼。以往,公司以金枪鱼柳、金枪鱼块等休闲食品,以及金枪鱼罐头、宠物罐头、鱼松系列等产品为主,现在探索开发金枪鱼油等保健功能产品,提升附加值。目前,公司已开发两款酯化鱼油,正式投产后预计增加约20%的产值。
疫情期间,今日食品还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公司与宁波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金枪鱼高值化综合利用和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基地,并依托企业研究院及博士后工作站,研发适合各类消费群体的金枪鱼系列产品。
凝聚力量,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摆脱困局,以优质服务寻找议价空间,浙江奥迪斯丹科技有限公司多点发力,吹响了降本增效集结号。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中高档瓦楞纸箱的民营科技企业,奥迪斯丹创立至今,营业额从80万元增长到3.8亿元。作为一家高速发展的企业,疫情期间,奥迪斯丹有效化解招工难、留工难等问题,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
奥迪斯丹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所有员工准时上岗,不少员工主动报名加晚班,在特殊时期与公司共进退。这得益于该公司的文化建设。“我们提出体面工作、尊严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希望每一名员工在这里实现自身价值。”该负责人称,人才体系的全面升级是确保体系竞争力走向卓越的基础保障。为此,该公司启动了被称为“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员工精心设计培训项目,努力打造核心技能。
当前,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个性化时代正在来临。奥迪斯丹为了更快适应客户需求,整合企业及合作伙伴资源,充分挖潜,增强每个环节的协同效应,让所有部门为同一目标共同发力,实现体系竞争力的最大化。
专注品牌,协同生产解危机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宁波老K制衣有限公司主动出击,在多地布局生产基地,优化生产架构,把握市场脉搏,灵活求变。
老K制衣总经理包瑜感慨:“疫情发生以来,服装行业开始洗牌。”据她介绍,一方面外贸订单急剧缩减,另一方面服装企业订单正在“东南飞”。包瑜表示,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空间相对有限。疫情发生以来,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等逐渐上涨,企业无法内部消化,只能提高价格。作为在西服行业深耕四十余年的企业,为适应当前挑战,老K制衣主动瘦身,发挥其深厚的专业生产研发能力,专注品牌,深挖一个品类,为提高议价打下基础。
挑战背后蕴藏机遇。今年,公司订单迎来显著增长,上半年订单已超过去年全年。为了完成订单,公司创新生产模式,以宁波制造基地为依托,与江苏、江西等十余家工厂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多家供货、同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