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打造“非遗+来料加工+研学”共富工坊 蓝印花布点燃巾帼助富新引擎

记者 傅新欣 通讯员 俞慧

本报讯 “染色要均匀”“边口要内折”“线脚注意均衡”……在西坞街道雷山村的“喜曼蓝富”工作室,不少巧妇正在忙碌,她们有的处理着制作蓝印花布的原材料,有的正在刺绣,还有的在缝制香囊边口、工艺包装袋。工作室负责人张剑峰穿梭其间,仔细检查每道工序的进度和每件产品的缝线、拉紧绳、流苏等是否整齐。

今年4月,区妇联在西坞街道“金峨、雷山、蒋家池头、税务场、余家坝”金溪五村片区开展巾帼共富示范带创建,以培育美丽巧妇、打造美丽庭院、发展美丽经济、厚植美丽乡风为方向,开展红色引领、橙色助创、黄色就业、绿色赋能、青色互助、蓝色云创、紫色文创七大专项行动,以点带面推动巾帼促共富取得更大成效,助力奉化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喜曼蓝富”工作室是区妇联今年重点打造的“七彩巧妇”共富工坊项目。

了解到奉化区第七代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张剑峰正在寻找适合建设传统手工艺创业基地的村庄,而雷山村正在开展来料加工的发展布局后,区妇联立马对接西坞街道,为双方牵线搭桥,在雷山村建立“喜曼蓝富”工作室。通过引入蓝印花布项目,创新打造以“非遗+来料加工+研学”为主要内容的“七彩巧妇”共富工坊,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工作室成立以来,村里的留守妇女从带着好奇心观望到踊跃报名加入,大家纷纷对项目产生浓厚兴趣。“这种蓝印花布以前用得比较多,后来就不太用了,想不到经过设计,既能做出好看的东西,又能增加收入。”一名参与制作的阿姨开心地说道。

“非遗+来料加工”在增加村民收入、改变传统来料加工模式的同时,将单纯的手工操作转变为集产品设计和自销自营于一体的来料加工2.0升级版。目前,工作室吸引了村里30余名妇女参与制作,人均日加工费相较传统来料加工增加30%左右。

“‘喜曼蓝富’工作室的投入使用,不仅能传播优秀的非遗技艺,还能带动村里的妇女一起生产制作,在增加她们收入的同时,激发对自身手工技能的自信,使她们更加积极投入到技能致富、文化兴村和产业强村的道路上来。”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做大蓝印花布文创产业的同时,张剑峰开启非遗研学课堂,从蓝草种植、染料制作、个性印染等入手,开发蓝印花布研学课程,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如今,已带动5批次300余人次前来。

区妇联还与当地女企业家对接,联动企业资源为蓝印花布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帮助,进一步拓展蓝印花布文创产品的销路,持续稳定工作室来料加工业务。同时,利用“七彩巧妇”视频号广泛推广蓝印花布非遗文化和产品制作工艺,推动文创产品线上销售,不断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蓝印花布共富项目的持续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未来,以“喜曼蓝富”工作室为代表的“七彩巧妇”共富工坊将在全区遍地开花。区妇联以西坞街道金溪五村为样本,探索巾帼“家门口创业圈”助富实践路径,带动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的创业梦,引领妇女群众投身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