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5994974386/2023-135970 | 组配分类 |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执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3-01-10 |
市容环卫管理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的攻坚之年。今年,我科室紧紧围绕市局行业工作安排,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以《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加快推动行业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以问题为导向,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1、严格落实环保督察整改反馈工作。在市整改领导小组和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时限和方案要求,及时上报整改进展情况,严格督促项目推进进度。目前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已于4月7日通过工程专项验收,并完成区、市、省三级验收达到工程实施效果,顺利完成问题整改工作。
2、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加大对城镇污水及城镇垃圾的大排查大整改,重点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违规倾倒、垃圾未实现规范分类、垃圾填埋场臭气扰民、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直排、焚烧飞灰填埋不规范等问题展开排查整改。目前,排查问题12个,已整改完毕8个,其余问题正在整改中。
3、持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核查整治工作。以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长效治理为主线,持续抓好建筑垃圾集中整治专项督查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市、区级全域非正规垃圾堆放第三方卫星遥感和问题核查工作3轮,共核查疑似问题点位299个,核查整改各类垃圾违规堆放问题92个。同时,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对重点点位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已整改点位加强监管,防止问题反弹。截至目前累计巡查点位221个,下发问题整改交办单5件。
(二)以规范为指引,着力推进行业管理工作。
1.抓好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审查及安全管理。一方面做好极端天气(防台防汛)期间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安全防范措施,加大执法力量,加强巡查监管。全面检查并加固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对受风面大、严重影响安全的,特别是违法设置的屋顶广告和道路两侧支架广告,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另一方面,督促属地执法中队加强巡查监管,排查辖区范围内所有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是否合规,并要求按周上报整治内容清单。此外科室每周根据市中心要求对中心城区范围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开展督查,着重排查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是否合规、大型户外广告是否审批、是否超出许可时限、是否经过安全检测。目前,督查发现并整改户外广告、店招设施问题109个。属地中队排查并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店招设施213个,拆除面积5612.53平方米。
2.有序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一方面以新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以宁波市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开展新法贯宣、核准业务培训、加强处置场地现场勘查以及联合执法检查等措施,推进建设工程垃圾处置备案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资质核准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核准运输企业11家,核准车辆251辆,已完成方案备案25件,其中变更15件。共核准备案处置596.28万吨,其中,工程基础回填338.48万吨、绿化用土26.2万吨、制砖利用29.85万吨、山塘矿山类复垦105.18万吨、陆上中转堆放10.44万吨、码头中转处置11.08万吨、集中固化21.59万吨。另一方面建立装修大件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处置能力建设。截至目前中心城区62个小区设置固定装修垃圾房、23个小区实行装修大件垃圾临时交付;备案装修垃圾运输企业7家,装修大件运输车辆31辆;建成装修(大件)垃圾处置设施5座并在建筑垃圾监管平台进行登记,总处置能力135万吨/年,充分满足辖区内装修(大件)垃圾产消能力。
3.扎实推进犬只收容留检工作。按照《宁波市犬只收容留检办法》相关要求,我科室不断加强犬只收容留检场所的监督与管理。做好工作人员信息、日常管理、工作职责、收容留检、领回领养、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制度上墙公示及台账记录工作,同时配置了专门的管理、饲养人员、兼职兽医,落实每月至少2次收容管理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2022年犬只收容留检场所共收容犬只818只,领回421只,因病等死亡332只已移交农业农村局作无害化处理,现收容存量65只。
4.抓好全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工作。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技术导则》和《宁波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及运行管理规范》文件要求,通过合并关停、异地新建、就地改造等措施,以实现中转站渗滤液合理处置、密闭化处置、负压除臭、数字化监管运行。2022年计划通过新建、合并关停和转变收运模式等方式实现10座中转站提升工作。截至目前主城区垃圾转运站已投运,同时,建关停中心城区7座中转站,另外,大堰、尚田中转站已完成收运模式转变。
(三)以落实为标准,积极推进各类创建工作。
1.持续推进“迎亚运”最干净城市专项行动工作。一是打造席地而坐高品质示范区域。今年在去年高压走廊二期公园、城市文化广场、凤山体育公园、东门广场成功创建的基础上,创建“席地而坐”示范区4个,分别为仁湖公园、体育中心、洪朗潭公园、惠政老街。二是做好户外广告招牌整治和品质提升。通过清理、拆除、改造等方式确保主次干道、重要商圈、公园以及亚运会迎宾道路(南山路)周边无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招牌,进一步提高户外招牌品质,为迎亚运提供整洁、清爽的城市环境。三是提升建筑外立面、城市家具整洁度。将建筑外立面洁化和城市家具净化纳入整治范围,以主次干道、重要商圈以及亚运会迎宾道路(南山路)周边为重点,要求建筑外立面无污迹,无墙体脱落或修补后基本无明显色差。城市家具要符合《城市容貌标准》设置位置合理,无陈旧破损、倾斜、无油漆脱落、无污迹。目前针对发现的41处外立面不洁问题已联合区精神文明办发文,落实主体责任单位。城市家具洁化工作已完成两轮排查整改并已拆除主城区27座电信公用电话亭。
2.深化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工作。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强化查漏补缺,完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一户一档”信息档案。同时,要求各执法中队加强日常监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每日开展检查、巡查,对责任区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置,并建立日常监管台账。另一方面,开展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示范路和示范街区创建工作,今年成功创建示范路17条,示范街区3个。同时,做好5条省级“街容示范街”的成果巩固工作和1条省级“街容示范街”(锦屏南路)的创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建设厅总体部署,以省级“街容示范街”和市精特亮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开展“高品质示范街区”创建。目前,“街容示范街”、“高品质示范街区”皆成功完成创建工作。
二、存在问题
建筑物外立面不洁问题整改进程迟缓。针对发现的41处外立面不洁问题虽已联合区精神文明办发文,落实主体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但因各单位配合度不高仍有部分问题未得以解决。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健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长效监管机制。一方面根据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推进,做好常态化监管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完善装修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通过加强装修(大件)源头管理,提升末端处置设施建设,规范收运车辆,实现装修(大件)垃圾从源头产生到收运处置全过程监管。
(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根据排查的问题,开展督查检查工作,做好每个问题的对账销号,并建立销号台账。同时,积极开展回头看工作,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整改的问题不反弹,巩固排查整治成果。
(三)着力开展中转站提升改造攻坚行动工作。持续推进转运站提升改造工程,按照“密闭运行、负压除臭、渗滤液合理处理、数字化监管”四个系统全覆盖标准,统筹谋划2023年转运站改造提升项目。
(四)做好市容环卫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环卫车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户外广告安全检测等工作有序推进。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监管。对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收运车辆车容车貌、源头收集、收运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管,确保收运工作安全、环保、规范、高效,不断提升标准化、精细化作业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好户外广告安全监管工作,以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严把管理关,及时发现、拆除、清理各类违法广告设施,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拆除,加强办案力度,对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立案一起,重罚一起,以严管消乱象、以重罚促规范、以规制保长效,积极推进我区的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工作向好发展。
(五)持续做好建筑垃圾行业管理工作。以贯彻实施《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为契机,做好建筑垃圾行业管理,督促运输企业、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消纳场地管理单位做好车辆智能设备、场地智能设施安装、维护、正常使用工作,确保建筑垃圾应用服务平台正常使用。以联合检查、建筑垃圾数字化监管抽查问题整改为抓手,落实车辆、场地智能设备正常运行和管理。同时,强化监管,做好执法问题移交查处,做到问题有效闭环管理。
(六)积极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迎亚运、创典范”各项整治提升工作,加强协作打破壁垒,打造“最干净”的市容环境。此外,做好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示范路和示范街区、“街容示范街”、“高品质示范街区”、“户外招牌设置规范化品质化街区”创建工作成果维护,在2022年创建经验基础上,再创新高,精心打造一批精细化治理标杆,实现街区“面貌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最佳效果。通过以片带面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全面推进我区城市管理各行业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