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海韵领共富 蓝湾工坊谱新篇 裘村镇助力农民就业增收点燃乡村共富“引擎”
通讯员 应巧辉
2022年以来,裘村镇以“海韵渔歌”党建联建为纽带,通过搭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架构,扎实推进“渔你一起”共富工坊建设,实现农民近距离、新模式、多渠道就业增收,点燃乡村共富“引擎”。
党建联建聚合力
汇聚建设合力。积极推动党建联建实体化运行,打破区域分割、资源分散等壁垒,整合以沿海中线为中轴的2000余亩南美白对虾养殖资源,将各村碎片化资源集中转化利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集体参与,共同培育“求寸鲜”特色品牌,打造共富裘村样板。
激活建设动力。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责、集体协助、农户参与模式,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流水线规模化生产有机结合,持续做大“求寸鲜”品牌瓦缸烘虾产业。由强村公司出资建设首期“渔你一起”共富工坊。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运营推广、品牌包装、产品销售,借助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线上渠道对接大市场,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抱团发展实现强村富民。
注入建设活力。开办“头脑风暴”“专题研讨”“灶边课堂”“渔歌里说”等共富课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征求意见专题会2次,组织赴外研学活动4次,覆盖村干部、农创客等156人次。推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求寸鲜”的商标注册、品牌打造及生产工坊的选址和设计,完成伴手礼包装设计。
同心共筑优发展
用好“共富帮团”。贯彻落实“联建同心、聚力共富”行动,根据各“共富帮团”单位擅长领域,明确合作框架和细节内容。结合“联镇街入村社”活动,将共富工坊项目纳入到与宁波市工商联联合开展的“光彩共富工坊”项目。围绕共富工坊的非遗项目、流水线布局、虾干包装、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销售模式等开展专题研讨7次。
组建项目班组。抽调各部门力量,组建共富工坊项目建设专班,将任务清单化、节点化推进,明确目标、压实责任,高效解决落地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已协调解决共富工坊项目异址、道路规划、供电保障、产研融合等重难点问题4个,节约成本30余万元。
成立助富队伍。成立由农技专家、人大代表组成的助富服务队,建立“红色专家师资库”,以企业化管理做好鲜虾养殖、虾干烘烤、包装销售全过程品控管理。开设“助富学堂”4次,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参加学员60余人次,惠及养殖户20余家。
产业升级促增收
串珠成链打造共富示范带。以“渔你一起”共富工坊为重点,串联翔鹤潭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石盆村稻虾连作基地、应家棚瓦缸烘虾非遗传承、黄贤鲜果采摘基地等各村特色农业产业,纳入该镇农业公共品牌“求寸鲜”重点培育农产品产地。以“求寸鲜”公共品牌为媒介,分别在黄贤森林公园、天妃湖景区专设“求寸鲜”瓦缸烘虾非遗美食馆展,形成以鲜虾加工、品牌包装、非遗研学为特色的蓝湾共富示范带。组织开展“渔你一起”系列主题活动2次。
迭代升级打造标准化工艺。克服“渔你一起”共富工坊传统烘虾中存在的耗时长及卫生、安全隐患等弊端,安装智能化烘虾设备,精准把控烘虾期间每个时间标段内的温度,实现虾干生产从“小作坊”到标准化清洁化厂房华丽转变。
共建共享打造共富样板。可为周边农户提供流水线工作岗位30余个,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增收,为村内闲赋在家的村民提供灵活就业机会,让村民“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实现农户增收、村集体盈利、强村公司收益分红、产业提质的多方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