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环境提质 经济提速 产业提档 聚焦基础抓环境提质 实现“场景”变“风景”

通讯员 陈小虎 葛梦园

近年来,锦屏街道聚力推进农村环境提质、经济提速、产业提档,助力“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总额和增速均居全区前列,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环同山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聚焦基础抓环境提质 实现“场景”变“风景”

围绕“和美和谐”总目标,把环境提质作为抓实“千万工程”的基础,推动村庄“硬件”“软件”大提升。

人居环境提质。统筹村内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路长+河湖长+林长”队3支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大整治。将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负责村内环境日常维护,引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整合“路长”20 名、“河湖长”41 名和“林长”8 名,把责任分段、分区落实到人,全力营造“路净、河清、林绿”的乡村生态。

基础设施提质。坚持以“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按照“点”“面”结合的思路推进设施提质。组织资规、设计院等部门编制街道级和村级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各类建设;“面”上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项目,完成3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养护、改建农村公厕 62 个、长岭及西圃村间主干道纳入桃花马路线“;点”上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按照“集体自筹+街道补助”的方式升级村内健身公园 3 个,新建村庄绿化点位25个。

公共服务提质。对照未来乡村“三化九场景”,按照城中村、城郊村两种村庄特点分类分层推进基础服务质量提升。在东关、奉南等城中村开展“村社共建”行动,与周边社区共建“15分钟品质文化圈”,着力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已委托6个艺术团开展惠民演出11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1000人。在长岭、城西岙等城郊村塑造多样“邻里场景”,以邻居“代际接力”的方式发展互助养老、“向日葵小屋”发展互助带娃,改建村民活动中心3个,新建老年食堂1个,营造邻里互助的和谐、和美、和乐新氛围。

聚焦共富抓经济提速 推动“资源”变“财源”

围绕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总目标,推动主城区土地、企业、人才等“资源”变“财源”,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用好土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借助征地、造地、复垦等政策,抓好土地收入,夯实村集体增收基础;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入股、出租、自建厂房再出租、留用地指标调剂等方式抓好持续增收。如山岭村以土地入股光伏项目每年可获得分红20万元;西溪村将土地出租,每年获得租金收入 100 余万元;奉南村自建大厦出租,每年可增收280余万元;北街、正明等10个村联合购买印象奉化商铺再转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千万元。

用好企业资源。将主城区企业类型多、资源统筹能力强、交通便捷的优势与农村闲置资源、富余劳动力相结合,引导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搭建“共富工坊”,实现多方共赢。全街道已有 26 家企业与 10 个村签订“共富先行”党建联建结对协议,建成“共富工坊”13个,吸收600余名农户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1.2万余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00 余万元,到2023 年底可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 40万元的相对薄弱村。

用好乡贤资源。组织各村广泛排摸海内外乡贤,建立乡贤资源库,招引项目助力村民增收。对内从返乡离退休人员、农村致富能人、民间艺人等群体中,找寻“隐藏”的乡贤能人,建立本地乡贤能人信息库;对外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群体中,找寻“流出”的乡贤能人,建立在外乡贤能人信息库。目前,已入库乡贤能人 244 人,累计招引项目10余个,乡贤总投资超过1亿元,带动辖区数千村民就业。

聚焦未来抓产业提档 助推“前景”变“钱景”

围绕乡村未来发展,聚力农文旅产业融合,充分挖掘辖区同山文化、弥勒文化、长岭玉兰花、城西岙枇杷园等资源,谋划乡村发展前景。

推动组团发展。从各村单干到抱团作战,按照“片区带全域,组团促发展”思路,引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裤脚”教授团队,挖掘同山片区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山水资源禀赋,打造环同山美丽乡村示范带;串联整合长岭、西圃、外应、城西岙“四岙点”生态资源优势,塑造锦西都市乡村休闲精品线。示范带首个项目西圃村“艺术绿动创富圈与庭院文化经济集群”吸引游客50000余人次;精品线上长岭村成功入选省级“未来乡村”创建。

培育乡村人才。坚持外引内育抓好乡村人才培育,依托环同山美丽乡村示范带和锦西都市乡村休闲精品线两个项目,筑巢引凤,吸引中国人民大学齐锐、安姚舜等艺术大咖,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高校大学生等参与村内造型节点设计;聚焦村民的审美力、服务力、创造力等建设,组织专业团队培育村内文艺人才,目前,已开展5期课程,共有200余名村民参与,培育了抹蓝扎染手工艺村民15名,西圃村、长岭村、城西岙村相继成立村级“艺”工队。

发展新兴业态。积极探索“多元合作+整体开发”模式,招引专业旅游公司和运营团队参与片区开发,引入农家乐、民宿经济,发展运动康养、教育研学等新业态。目前,已经招引同山书院艺术美学、西圃农文旅融合 2 个项目,总投资达2200万元。其中,艺术美学项目已开展中医文化、生活美学、文化沙龙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40余场,参与人数超千人;西圃农文旅融合项目已投资 150 万元,预计 2024 年“五一”前进入实际运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