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牡蛎肥美时 蛎农采收忙

记者 沈晓萍 王林威 通讯员 吴起

本报讯  每年的11、12月,是“蛎黄”上市的季节。12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莼湖街道缪家村塘头自然村,一间间黑瓦蓝墙的牡蛎工作房内,养殖户正在撬牡蛎肉。

“牡蛎肉,奉化人叫‘蛎黄’,入冬后是一年中牡蛎最肥、味道最鲜美的时候。”72岁的村民谢玉仙撬牡蛎已有50多年,只见她娴熟地拿着工具顺着牡蛎壳的缝轻轻一撬,水汪汪的牡蛎肉滑进盆子里。谢玉仙告诉记者,一个熟练工从早到晚撬12个小时,最多能撬10多公斤牡蛎肉。

塘头自然村的地理位置为牡蛎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村100余户村民有近七成从事牡蛎养殖。“以前用石头、水泥柱养殖牡蛎,现在用车轮胎、泡沫等轻一些的工具,牡蛎收起来也方便。”养殖户袁海一边说一边示范如何把轮胎圈用绳子系起来。

“目前牡蛎的批发价为每公斤60元,比去年同期高。预计元旦、春节期间,价格还会上涨。”袁海说,这里的养殖户每天早晨6时多开着小船出去收牡蛎,大概中午回来,收获的牡蛎一部分就地加工,一部分带壳销往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