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  公共企事业信息公开  >  实验小学  >  规划计划
奉化区实验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29 10:19浏览次数:

跟岗促发展  优师促优学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五问五破树三气,六比六先践初心”作风建设活动,切实强化教育使命担当,推进课程改革,创建社会满意的优质教育。

一、主要成绩

(一)学校荣誉

1.学校被评为第二批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

2.学校被评为浙江省2022年度节水标杆校园。

3.学校被评为奉化区教育系统2022年度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4.学校被评为2022年度学校安全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5.学校被评为宁波先进退协教工之家。

6.学校被评为奉化区十佳党建品牌。

7.学校被评为宁波市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

8.学校合唱队获奉化区合唱比赛第一名。

9.学校被评为宁波市首批围棋基地学校。

10.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廉洁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11.学校田径队获2023年奉化区小学田径冠军赛团体总分第三名。

(二)教师荣誉

全国级:

1.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结果揭晓,郭昶负责、葛林高执笔的项目《链接﹒支援:小学支架式习作的二十年实践》获评二等奖;

2.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综合实验行动中,我校的项目“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F-D’跟岗共同体行动”入选,郭昶书记在启动会上做典型发言。

省级:

1.浙江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研课题立项揭晓,葛林高执笔的《三链一体式语文要素域的开发与研究》入选;

2.浙江省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中(教学月刊主办),王敏烽、舒静波推送的数学、音乐学科论文均获二等奖;

市级:

1. 宁波市2022年规划课题立项揭晓,侯军波负责、葛林高撰写的《F-D跟岗共同体研修的实践研究》立项为重点规划课题;俞芬负责的《23℃教室理念下师生关系新样态的实践研究》立项为规划课题。

2. 宁波市2022年德育课题立项揭晓,俞慧慧负责的《“融合创生”:“小红帮草木染”劳动教育课程化路径探索》立项;

3.宁波市“失败与创新”主题征文评比,沈园的《因虚而显,聚散成体——第一学段写字教学“以图显法三阶”创新性策略研究》获得一等奖;

4.宁波市义务段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背景下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审中,李凌、李阿红的两节课例获评二等奖;

5.宁波市青少年读书节启动以上,葛林高撰写的《应需众筹,精准构筑教师的阅读高地》获评一等奖,上台接受表彰,该项目在宁波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作典型推广。

6. 方璐莎的课题《草木染现象式教学研究》立项为2023年宁波市教研课题

区级:

1.区2022年度教育科研成果揭晓,葛林高负责的《小学“动态全链式”习作语境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2. 区双减案例评比中,王敏峰撰写的教学评一致的案例获二等奖;

3.区小学“新课程背景下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结果揭晓,一等奖:李凌、戴佳迪、邬静娜;二等奖;舒静波、刘 萍;三等奖:柳琰、王敏烽与谢炯滢、王敏烽与邬心怡。

4.研学社教育科研经验在内蒙古土左旗校长访学团上作经验汇报;

5.蒋莹获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三)学生荣誉

国家级

1.在“全国小学生1+1读写大赛”中,戴家圆、黄梓轩等十余位同学获一等奖,范雨欣、蒋诺萱、傅昱等数十位同学获二等奖,竺子健、胡家乐、马冰诺等数十位同学获三等奖。

2.钱思合、张嫣琰、童瑶、周泽文在慢阅读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并发表。

浙江省级

1.在“浙阿同心作文大赛”中,王佳获二等奖,黄梓轩中获三等奖。

2.张家楠在2023年浙江省第七届阳光体育运动会短式网球比赛中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3.俞骁在“浙江少儿舞蹈展演”中获金奖。

4.徐本安在“少儿语言艺术嘉年华金奖”中获金奖。

宁波市级

1.夏敏珂在第19届“快乐阳光”少儿卡拉OK比赛中获宁波市金奖。

2.吕彦娴在第19届“快乐阳光”少儿卡拉OK比赛中获宁波市特金奖。

3.学校网球队获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青少年部)短式网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五名。

4.王路易在2023年浙江省青少年短式网球锦标赛宁波选拔赛中获第四名。

5.在宁波市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周诺琪获电脑绘画项目三等奖,金熙喆获电子板报项目三等奖。

6.康瑜恬、刘祖吉、刘祖祥、刘祖瑞在2023年宁波市儿童七巧板创意拼图团队赛中获三等奖。

7.林婉雯、王植、金彤彤在宁波市视觉艺术创意大赛中获三等奖。

奉化区级

1.学校学生在2023年奉化区小学生三棋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2.王呈宥在奉化区创意金点子大赛中获一等奖。

3.张怀儒在奉化区课文朗读大赛获一等奖。

4.徐珞涵、张雨豪在宁波市奉化区创客大赛中获创客实物作品二等奖。

5.胡宇祺、王植在“王正廷”杯第36届小学生风筝赛中获一等奖。

二、工作回顾

(一)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三气育人践初心”党建品牌建设

1.完善机制,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从8月起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及时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严格执行“实验小学基层权力监督指引”制度。

2.规范学习,提高全员政治素养。学校党总支部认真组织周一夜学,组织开展微型党课、理论学习等夜学活动。观看《春天的盛会》等视频深入解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专题党课、主题讨论等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3.示范引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郭昶特级教师工作室、语文、数学、道法党建联合体先后在不同学科开展了“F-D跟岗研修”专题研讨活动,参与人次达到500多名,党员教师执教人次超过十几人次,带动共同体内的教师共同发展,探索教师发展的新路径。5月,学校四位教师远赴平阳县昆阳七小开展跨地区教共体支教一周。方璐莎等党员开展与台湾学校线上交流活动,展示学校特色课程“草木染”。

4.正风肃纪,狠抓师德师风。精心制定师德培训计划,通过听讲座、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等方式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规范从教行为,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广大教师提升科学人文素养,端正从教理念,让每一位教师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她们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高尚、教育教学技能良好的教师队伍。

5.亮出品牌,党建工作出成效。推进“三气育人践初心”党建品牌建设,以“正气、儒气、灵气”校风为内核,以“党建+”建设理念实施“树三气、扬三气、育三气”三大工程,引领党员践行教育初心。一是“党建+队伍建设”工程,忠心向党树三气。二是“党建+联学共建”工程,凝心谋事扬三气。开展“五问五破、六比六先”系列活动,推进党建工作和教育业务工作相融合。三是“党建+初心育人”工程,五育融合育三气。该品牌获得教育系统“十佳党建品牌”,党组织被评为“五星党组织”。

(二)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培育学生“实验气质”

1.落地生根,夯实班主任常规管理。本学期在德育特级俞芬老师的带领下,学校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依托区第六期新任班主任培训平台,让班主任工作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参加研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班主任管理实效。方雨琛老师撰写的《两只鸟蛋的故事》和谢炯滢老师撰写的《从“心”入手 治班有方》获取区第六期新任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学校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期中、期末对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手册进行了检查,并且把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本学期,李凌老师参加浙江省班主任技能大赛;张乐欢老师被评为宁波市新秀班主任;李凌老师撰写的《从王者荣耀到“文化荣耀”》和俞慧慧老师撰写的《一张不被定义的奖状》获得2023年区中小学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一等奖;毛丹丹老师撰写的《两块白板的故事》获得2023年区中小学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二等奖。

2.丰富活动,塑造知行合一的品质。本学年,举行了“撷亚运精神 拾成长责任”四年级成长季活动,入场的击掌仪式、奥运冠军汪顺的隔空祝福、与父母的成长互递、放飞理想的气球,这些印象深刻的仪式,让学生铭记成长的足迹,展望美好的未来。活动被人民日报、甬派、掌上奉化等媒体报道;开展“我与地铁人员过一天”五年级践行季活动,依托实践基地,开设优质研学活动;六年级毕业季活动,开展“‘榴’光溢彩 未来可期”感恩林种植仪式,举行“追光逐梦 一路生花”毕业典礼,270名毕业生和六年级全体老师共同参加本次典礼,评选出30名优秀毕业生。另外,“六季”课程手册的编写以项目引领为抓手,以年级为单位,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本学年已完成《一年级入学手册》《五年级践行手册》的初步创编并投入使用。同时,本学期开展了丰富多彩德育活动,三月份开展“雷锋精神 传承有我”实践活动;四月份组织“与书有约 ‘阅’见未来”第二十八届读书节活动;五月份举行“阳光下成长”第六届艺术节活动,本届艺术节中,全校20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各班推荐考核共评选出48名首届“艺术小星星”,并在学校艺术大厅展示;同时,本学期根据重视学生“双减”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文件,学校组织开展了“小小能量卡 大大幸福花”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3.家校共育,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给家长授课,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通过家校一体的育德模式,学校将育德工作伸展到校园以外的地方,让家长有参与感、收获感,也加强了家校的联系及合作,推动校园德育工作全面发展。本学期开展5次一年级家长学校活动。2月份“爱眼护眼 “视”不宜迟”专题讲座;3月份“以爱相约 共育花开”家长会;4月份;5月份“同守护 共生成”人民医院儿科进校专题讲座;6月份“齐心共育 一路向阳”一年级家长学校结业典礼,根据班主任推荐,评选出50名优秀家长颁发荣誉证书。同时,本学期组织召开了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家长会活动,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可以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牵线搭桥,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突出政治属性,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

1.聚焦主责主业,政治引领“有组织”。根据学校少先队工作常规,结合榜样教育,创新少先队队前教育,开展“我是一名少先队员”红领巾争章活动,完成第一批队员入队工作。同时积极落实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少先队员积极观看“红领巾爱学习”系列网上主题队课和全国少工委举办的网络直播活动,带领少先队员学习新思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王嘉晨等三名学生获奉化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王恺浩获评宁波市少先队“红领巾奖章”个人三星章。区关工委“强国有我读书活动”中,7篇征文中2篇获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3篇获三等奖,1个演讲视频获一等奖,书法作品1个获一等奖,2个获二等奖,2个获三等奖。

2.聚焦校社资源,实践育人“有阵地”。继续组织学生校长轮值制和学生会堂、德育短剧周周演等特色活动。继续建设红领巾小导游社团,调整更新导游路线及介绍词,在区级以上活动时承担介绍校园环境任务。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与长岭社区签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两次;抓好小记者队伍建设,2022一学年,奉化日报小记者发表文章共计749篇,宁波晚报小记者发表文章或作品共计149篇,奉化书城文章刊登765篇;2023年度发展奉化日报小记者537位,宁波晚报小记者242位。

3.聚焦实践导向,教育引导“有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开展“雷锋精神 传承有我”主题活动,开展一次主题队课,学习雷锋精神,组织一次小队活动,践行文明新风,与“奉化小草”手拉手,传播大爱精神,系列活动被甬派、教育通、掌上奉化等报道;清明节开展祭英烈活动;劳动节走进宁波轨道,与“浙江工匠”面对面,感受“劳动者的光荣”,活动被甬派、教育通等报道;立夏举行“我和校长来斗蛋”蛋王争霸赛,活动被浙江省少儿频道、甬派、教育通等报道;儿童节当天进行第六届艺术节,深入推进民族精神教育。

(四)立足“学力”发展,深化“学”“教”“评”研讨,增效提质

1.备真情境,强调“学”在实处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是学习发生过程,在真实的解决问题中发生学习。各教研组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分别开展了专项的研究:数学组针对“几何与图形”内容板块,开展了复习、练习课的专项课堂研讨,致力于“如何把练习课、复习课上出新课的感受?”进行了“三段十步研讨”;语文组深耕“让语言运用在真实情境中发生”项目,在文献学习的基础上,专注于实践课例开发,系统架构起了包括阅读、习作等领域中情境实施的基本框架;英语组结合日常教学与教研课堂,尝试如何把故事课上出走心的感觉,并记录走心的点在哪?尝试围绕如何实施故事的走心点进行故事课教学活动设计,让学习真正“走心”。

2.研真问题,强调“教”在难处。一是继续夯实新课标学习,各组选择新课标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讨,甄别、选择对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专项的研讨,从点上先获得突破,2月21日,语文组在象山举行的宁波市小学语文关键问题解决研训暨“学习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主题研训活动,做主题发言;二是依托“‘F-D’跟岗共同体建设”,全学科推进跟岗研修。校作为入选的20所中小学实验校的典型代表,郭书记就我校承担的“‘F-D’跟岗共同体建设”作典型发言,各组将不同发展层级教师组合配对,形成若干个和谐的“跟岗团队”。通过诊断专业发展,以项目带动研究,指向于科研能力的形成,又在此基础上,与区域教师“抱团合作”,以“滚动式”项目攻关将成果辐射周边;三是做实各组的日常研修。语文组的“相约星期一”、数学组的“相约星期二”……每次的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研讨活动涉及到每位老师,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感想,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做真习题,强调“评”在点上。一是核准“20%”,做好保底培优。以每次的期末测试成绩为依据,建立前、后20%档案,评价主体针对大多数,适度考虑让优生吃好,特别强调后进生吃饱。开展其中专项过关和素养提升工程,四数、五素分获区一等奖第2和第4名;二是加强命题研究与质量分析,精准把握能力和素养评价目标。数学组强调分层作业的布置,同一年级建立作业研讨小组,分工设计作业,强调“错题”的进一步应用,郑娟娟、王敏烽等的作业设计分获区一、二等奖;语文组立足质量分析,分析学生共性问题,组内进行深度剖析。方雨琛老师的整本书作业设计被评为区小学语文情境作业一等奖英语组重视重点技能常态化训练,重视基础语法的归纳与比较,提升单词拼读能力、情境表演能力、说段写话能力等;抓好日常听、读、背工作,重视绘本阅读成果交流与展示,促进语言知识积累;科学设计“必做作业”和“挑战作业”,促进学生分层发展。

(五)科研孵化,跟岗研修,教育改革综合行动成果显赫

1.跟岗研修,教育部项目全面推开。2月20日,奉化区实验小学面向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行动启动大会。2月底,对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层级做了梳理,获取了个人对自身发展的定位。3月初,组建了24个学科型“跟岗团队”,每个团队组建了有1名成熟型教师引领,24个不同教师层级参与。同时对每个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的研修主题分解细化,由跟岗团队招标认领。除了学科型跟岗团队,还以课题项目为平台,组建了跨科型跟岗团队,以共同体、共建体的组际研修项目依托,组建了结盟型跟岗团队,推动教师由学员到导师再到首席的角色进阶。此外,开发了架构“行、思、展、评”扁担式研修路径,结合相应的研修平台深度实践,如“相约星期一”“创实课堂”等平台,就课例打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持续推进活动多达8次。本学期,24个跟岗团队集体研修多达27次,面向区域推广展示多达15次,郭昶、葛林高、李凌、仇萍萍携跟岗研修成果在省市各级作区域展示,进一步推广了成果的影响力,奉化教育通3次播报学校的跟岗研修特色,国家级媒体报道2次,另有1个项目入选宁波市重点规划课题。

2.课题孵化,研究项目走向滚动。排摸学校现有论文储备,鼓励教师从论文的基点上做内生性发展,尤其是聚焦“第一学段书法显性化研究”“小红帮草木染开发”“终身教育核心品质培育”等三个项目参加区年度课题立项、市德育小课题申报、市杨贤江课题申报。召集宁波市基础教育研究一等奖的两个项目 “三链一体语文要素域”“教研文化自主构建”课题组展开头脑风暴,辅之以我区近几年获奖课题为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文本写作的要素、格式要求、方法技巧,尝试打通案例、论文乃至课题的界别,力求项目能够“升级换代”。细数本学期教科成果,我们有1项课题获评国家级二等奖,1项课题获评区级一等奖,另6项课题在各级立项,其中,1项立为国家级改革行动项目,1项入选省教研课题,1项入选宁波重点规划课题,另有3项入选宁波各级课题。成绩非常喜人,同时我们进一步输出我们的教科经验,为区域多所学校把脉课题成果,并面向临海、内蒙古、温州、宁波等多地辐射我们的管理经验。

3.读书轮值,专业阅读行思并进。作为宁波市卓越读书团队,认领了宁波甬上云读展示活动,通过组队招募、资源众筹、线下分享、线上打卡等方式边“行”边“思”,边“思”边“行”……一系列的阅读分享让成员在专业阅读中拥有了更多获得感。随着阅读的深入,形成三个由不同层级教师组建而成的共读团,每个团组就三个思辨式主题进一步展开精细化阅读,鼓励教师每日打卡、批注思辨。各个学科组继续开展新课标解读学习系列活动,进一步把握新课标动向、理解新课标理念、明晰新课标目标、践行新课标建议,使《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根植于教师心中。根据跟岗研修的典型样本,红树林读书会作为研学社下设的子品牌,不断深入推进共读行动,不仅由成员轮值,带领成员共读打开;还读写并行,力促专业阅读走向专业写作。4月下旬,应邀参加了宁波市青少年读书节启动仪式,我们作为典型案例特等奖代表上台接受表彰,同时,该项案例在宁波大学图书馆园区公众号推广展示,项目得到了宁波区域内外不少学校的肯定,纷纷索取成果资源。读书案例《应需众筹,精准构筑教师的阅读高地》对接F-D跟岗研修特色,获评宁波市“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特等奖,并受邀刊发在宁波市级公众号,成果辐射宁波区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4.项目承担,助推个人专业成长。本学期,各项教科征文、课题等赛事中,我们研学社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集中人力、物力参与到助力行动。此外,市非纸笔测试优秀案例征集、市优秀作业案例征集、区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等各项赛事中,我们对参与人员做了分配,对工作进程做了调度,同时,我们推送1位教师参加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审。研学社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常规训练促成长,优先给予外出学习的机会等促进其尽早成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同时树立一批骨干典型,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如在跟岗研修中,我们力推部分青年教师登台亮相,积极参与课例展示;又通过项目分解认领,手把手助推教师学习如何开发课题,如何统筹科研赛事。本学期各级各类科研征文赛事中,2位教师的论文获评省二等奖,3位教师的论文获评评市一等奖,3位教师的论文获评区一等奖,另有6位获得区二等奖及三等奖。

(六)特色项目联动田径训练,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创佳绩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上午以广播操、网球操、跑步和小型活动为主,下午以健康操为主,确保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的目标,每月组织开展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肢体运动协调能力。

2.积极参加各类各级体育竞赛。学校体育组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每日以项目负责㓡的形式,每位体育教师负责相应项目,积极备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获奉化区田径冠军赛第三名、区三棋比赛团体第二名、市轮滑比赛获七金。校内组织以国家体质健康项目为主的小型竞赛。学校获得市首批围棋示范基地学校。

3.学校“一校一品”及区级特色活动。学校设有短式网球和软式棒垒球两项特色体育项目,参加宁波市第三届青少年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三等奖、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短式网球比赛团体总分第四名和各类单项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根据学校网球特色拍摄了大课间视频,向区级层面展示了我校的体育品牌特色。

(七)加强安防建设,全方位维护校园平安

1.大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本学期着重开展了流行病传染、交通、消防、防溺水、食品卫生、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疏散、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2月份开学初开展了“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教育、特殊心理和体质学生排查、防欺凌、交通安全主题等活动;3月份开展了预防意外伤害、网络反诈、安全教育日、森林防火等主题活动;4月份爱国卫生月、关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等主题活动;5月份开展了国家安全教育、防溺水专题教育、5.12防灾减灾专题教育、防震应急疏散演练等主题活动;6月份开展了反邪教、禁毒、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利用安全教育平台、钉钉、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多形式提醒强调安全事项,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交通安全、防校园欺凌、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预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禁毒、防网络电信诈骗、预防传染病、反邪教、预防近视等安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电子屏、张贴海报标语等宣传工具,通过举行一年级家长学校、主题班会、讲座、校园戏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2.切实加强后“疫情”时期的校园安全管理。本学期“新冠”归为乙类乙管传染病,每天9点前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准时上报晨午检情况;严格执行发热学生退烧后48小时返校制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通过学校开展的安全健康教育课,增强广大师生对公共卫生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把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做到实处。结合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工作,加强卫生保洁服务自查力度,完善校园保洁净化和绿化管理。严格落实每月一次定期检查,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对于消防、食品、防溺水、防汛等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群防群治共建平安校园。结合5A平安校园工作,全面展开校园安全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及上级要求及时整治。投入资金,增加南门学生等候区、运动场看台周边、食堂学生就餐大厅等处视频监控15门,减少监控盲区提高物防水平,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整治。为进一步保障校内交通安全,校内实施人车分流硬隔离,停车场加装多处警示牌、警示语。学校积极与派出所、疾控中心、街道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本学期邀请了法治副校长、区人民医院、区卫健局专家到学校开展了反电信诈骗知识、防校园欺凌、青春期知识、防溺水等教育课,在全体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下,本学期未发生师生被诈骗事件。    

4.共建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护师生身心健康。本学期,爱尔眼科为全校学生进行了视力检查,项目齐全,记录详细,并将视力反馈表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全校范围内再次进行了灭鼠灭蟑活动,消灭“四害”。做好班级包干场地卫生,进一步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大队部每周开展学生个人卫生检查,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学期学校对外开放田径场、室外篮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安保处、总务处做好健身登记入校工作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场。

(八)严格财务制度,严控财务开支,完善后勤保障,助学帮困,顺利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采购、维修、建设等事项,确保教学正常开展。

1.做好学校财务内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建设,强化制度落实,以岗定责、岗位分离,分岗监督,确保学校行政、工会、食堂等账户开支合规有依据、账实相符无差错。本学期以来,先后完成2022年度内控报告、2022年度代办学生服牛奶自查报告、缴费通代收代办业务开展情况自查报告、银行存款情况自查报告上报,开展了食堂运行管理、食堂原辅材料采购验收管理、食堂财务管理等专项工作自查督查。

2.切实落实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资助工作。截止2026年7月,共计减免学生学生服、课后服务管理费等14人次5860元,发放贫困生爱心营养餐补助、生活补助等18人次14950元,发放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生活补助金8人次4000元。以上各类减免、补助等合计24810元,均在第一时间拨缴到位。

3.继续完善食堂建设,创建智慧食堂阳光厨房管理。本学期食堂就餐人数已达2200人,就餐人数多、考核要求高、安全压力大。食堂坚持每周一次的从业人员业务培训,通过五常法规范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透明厨房建设,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严把食材进货关、验收关,努力改善膳食品质,营造“抵制食物浪费”良好风气,努力创建满分食堂。本学期来,代表奉化多次通过浙江省、宁波市二级食堂安全、原材料配送、财务等专项考核、检查,并不断提高食堂开办水平。

4.加强水电燃气能耗管理,依托学校智能用水监管平台和大数据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解故障,减少能源损耗、降耗增效。2023年1-6月水电燃气与往年相比综合能耗有明显下降,节水明显。2022年12月,学校获评浙江省节水标杆学校、宁波市节水示范校园称号。

2023年7月